毛澤東對“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歷史貢獻
毛澤東對“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歷史貢獻
于景森
“學習型政黨”也可以稱為學習化政黨,是關于政黨、學習教育及其相互關系的理性構想和實踐過程,是通過學習教育強化黨的意識、提高黨的能力、推進黨的事業的政黨建設新模式,屬于“怎樣建設黨”的方法、手段問題,而不是對黨的性質的轉型,相反,正是為更好地保持黨的性質、實現黨建總目標服務的。毛澤東并沒有提過“學習型政黨”這個概念,但這并不影響對毛澤東關于政黨、學習教育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事實上,我們黨關于“學習型政黨”的基本思想、核心精神和主要框架,在毛澤東時代已具雛形,毛澤東本人也為此做了巨大努力。
一、理論貢獻
毛澤東對黨的建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偉大貢獻,就是與列寧“組織上建黨”相遞進的“思想上建黨”,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并以此統攬和推進黨的各方面建設;就是通過學習教育把以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員的黨改造成工人階級的全國性的先進政黨,把以武裝斗爭為中心的革命黨改造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執政黨;就是通過加強學習教育來統一全黨思想和步調、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確立黨的領導地位。注重從思想上建黨,重視學習教育在黨的建設、黨的領導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毛澤東關于“怎樣建設黨”理論的突出特色。他用畢生的精力研究和推動黨的學習革命,革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學習制度觀念的命,革把馬列主義教條化、本本主義的命,進而從黨建角度在“學習是什么、為什么學習、學習些什么、怎么樣學習”四個層面上成就了他的“學習型政黨”思想,構建起中國黨的學習教育觀。
第一,什么是學習?毛澤東認為讀書是學習,工作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自從孔子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命題兩千多年來,人們認為“學習”只是“閱讀、聽講、研究、實踐”儒家的“四書五經”。馬列主義傳入中國后,事情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在中國成立共產黨是新事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是新事業,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新情況,沒有現成的書可讀,沒有現成的辦法可用。所以,毛澤東從自學和革命經驗教訓中感悟到:學習并非只是讀書。他深刻地總結道:“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學習是我們注重的工作,特別是干部同志,學習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學習就不能領導工作”。他說,革命戰爭“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習,干就是學習。”這些話,從表面上看,講的是學習方法,卻從深層次揭示了學習的本質特征:既是意識活動,更是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真知推實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這就是毛澤東此番話的邏輯結論。
第二,為什么學習?毛澤東的主張是明確的、堅定的,也是一貫的,那就是為提高素質、改善工作和完成革命政治任務,為建設大黨,為改造社會以及整個客觀世界。黨的學習是關系黨員干部世界觀對錯、關系共產黨建設好壞、關系黨的事業成敗的重大政治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學習是提高素質、改善工作和完成革命任務的客觀需要。毛澤東講學習首先是以人為本。但他更看重學習教育在做好工作、完成任務中的重要地位。我們黨每當處于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他總是反復強調學習問題。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就必須學習”,“如果沒有革命的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只有抓住學習教育這個中心環節,用馬列主義教育黨員,才能達到毛澤東所要求的那樣:“把我們的全黨全軍團結得差不多像一個人一樣,使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密切地結合起來,有效地執行著我黨中央所規定的一切政策和策略”,也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奮斗。
(二)學習是建設大黨、鞏固執政地位的根本要求。毛澤東說過:“我們要建設大黨,我們的干部非學習不可。”“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用馬列主義武裝黨員干部頭腦,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黨的學習教育的核心任務。所以,毛澤東認為,學習教育就是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他要求“工農干部加緊學習,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使工農干部的知識分子化和知識分子的工農群眾化,同時實現起來。”黨的學習教育與黨的作風建設既相互同一又相互促進。說“相互同一”,即學風本身就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首位的根本的作風。而且毛澤東慣用的提法就是“整風學習運動”,比如延安整風學習運動。說“相互促進”,即學習教育為作風建設服務,為發揚和創造好的作風提供思想武器。好的作風又可充實學習教育的素材,提高學習教育的效果。在黨的建設歷史上,先有學習教育后有整頓黨的作風;先有中央學習組的好效果和全黨的學習運動,才有后來以整頓“三風”為主要內容的延安整風學習運動。這樣,把學習教育放在首位,作為第一階段的整風、整黨,就成了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好形式好傳統。黨的學習宣傳與黨的組織建設像飛機之兩翼缺一不可,像車輿之兩輪不可偏廢,完成黨的任何任務都需要學習先行、組織保證。歷史證明,我們黨的組織設置和發展,是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的高度統一:有黨的肌體自身調節機制,或擴張或收縮;有黨與環境任務的體外調節機制,或發展或精減。不管是哪種靈敏的彈性反映,都是學習教育在先、思想斗爭在前的結果。
(三)學習是為了經世致用,改造客觀世界。在同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斗爭中,毛澤東確立了改造社會、建設中國的學習目的。他說:“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生中造成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指示反而不重視,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里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沒有正確目的的學習徒勞無用,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如睡覺,這是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出的必然結論。
第三,學習些什么?毛澤東首先強調學馬列主義理論,學軍事和經濟理論,還要學習文化知識和實際技能。學習內容是由共產黨肩負的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使命決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全黨首先學、深入學、長期學的基本部分。毛澤東有句名言,就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幾乎逢會必講馬列,著文必論馬列,多次親自為全黨學習馬列指定學習書目。到了晚年,毛澤東還號召全黨要“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學習教育的永恒主題,軍事理論和經濟理論又分別是革命和建設兩個時期的重點學習內容。在戰爭年代,黨的中心任務是進行武裝斗爭,毛澤東特別強調學習軍事理論,指出要學習掌握戰爭規律,從而能夠把戰爭或作戰的一切重要問題,都提到較高的原則性上去解決。在全國解放前夕,黨的中心任務將轉移到大規模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提醒全黨:“我們熟習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習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么人)學經濟工作。”全國解放后,他更是反復要求全黨學習經濟,學習科學技術,努力成為經濟建設的內行和專家,努力使擅長打仗的革命黨盡快轉變成善于建設的執政黨。針對一些行伍出身的同志特別是一部分領導干部不熟悉經濟工作,又不愿學,長期甘當外行的現象,他提出“要反對空頭政治家”,“政治家要懂業務。懂得太多有困難,懂得太少也不行,一定要懂得一些。”文化知識和技能是我們每個黨員永遠補不完的必修課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應該是伴隨我們黨員干部終身的正版教材。毛澤東還強調要向外國學習,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
第四,怎么樣學習?毛澤東明確提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學校的領導者,就是中央。各地方黨部,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都是這個大學的分校。全黨同志以及非黨的戰士們,都必須進這個學校。”我們暫且把這所姓“黨”的大學叫做“政黨大學”。政黨大學的組織結構是民主集中制的,是扁平化的。黨中央是領導、教師,也是學生,黨員干部是學生也是教師。學校決定即中央的決策,要征求學生即基層黨員干部的意見,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黨內只有上下級組織,沒有上下級黨員,黨是個民主的、扁平的組織。政黨大學的學習方法有二: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毛澤東稱之為“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并形象地表述為“有的放矢”,就是用馬列主義之“矢”射中國實際之“的”。他指出,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實踐表明,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個學風問題,也是永葆馬克思主義生機和活力的源泉。二是自由研究,共同討論。他說,“不僅看看書就算了,而且要有組織地學習”,“提倡個人活動與組織活動配合起來”。這里,學習機會均等,教育權利平等,官教兵,兵教官,干部教育黨員,黨員批評干部;實行啟發式教育,廢止注入式教學。毛澤東還創造了學習討論會的組織學習形式。對指定篇目的學習討論,可以彌補文化水平和理解差異;對自選篇目的學習討論,可以相互分享學習成果,集體學習,共同提高。即使日常的黨內組織生活,也要求這樣的組織學習。新中國成立后,他在一次談話中說,學習有兩個方法,一是“自己看書,自己思索”,二是“共同討論,共同研究”。他在60年代專門組織了讀書會,研究《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政黨大學的學制是無期的,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他說,“干部教育制度很好,是一個新發明,是一個新發明的大學制度”,“我們這個大學,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無期大學,年紀大一點也沒有關系,只要你是活著,都可以進我們的大學。”他認為,學習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現在的人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這樣,從一個人的終生學習推到整個人類的終身學習,從更高層次上闡明了學習的無限性。他的口頭禪是“活到老、學到老”,也要求干部這樣。還要向校外的社會實踐學習,拜群眾為老師。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師承觀。我理解,在毛澤東眼里中國只有三所大學,一所是有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大學”,一所是有書本知識的“基礎大學”,第三所是有“無字之書”的“社會大學”。所以,他認為在政黨大學、基礎大學里學習,“只是進一個門而已,要求得更進一步的學問,一定要在學校外邊學習”,社會這本“無字之書”比任何一所大學都高明豐厚。
二、實踐貢獻
毛澤東不僅是理論上的巨人,也是行動上的偉人。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把學習、工作、生活融為一體,還不斷發表講話、演說、作批示,辛勤著書立說,大力推動全黨的學習教育,為“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作出了艱苦而巨大的努力。
第一,創立黨的全國學習教育組織領導機構和管理體制。在毛澤東的積極推動和倡導下,1938年11月黨中央設立干部教育部,專門負責領導全黨的學習。毛澤東要求:“全國各級黨部,邊區各級政府,各個人民團體,各類學校,都須設立這樣的機關,建立這樣的制度,來領導并進行學習。在軍隊里也是這樣,要設立教育部,建立起學習制度。這樣的學習制度,中央要在全國推廣,只要共產黨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動起來,造成一個學習的高潮。”這為全黨和各根據地普遍學習、長久學習奠定了組織領導基礎。在管理體制上,實行黨一元化領導體制。1941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中明確規定各校分別屬于中央各有關部門來領導,由中央宣傳部對各校課程、教員、教材及經費,協同各主管機關進行統一的計劃、檢查與督促。
第二,建立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制度。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后,毛澤東決定成立中央學習組,并取得了較好效果。中央專門作出關于成立高級學習組的決定,要求區、師級以上黨委都要成立,下級黨委設學習小組,學習內容、時間、目的和人員都有明確規定。同時,在毛澤東的積極推動下,僅1939年夏至1942年初的三年時間,以中央的名義下發的有關專門文件就達13個,比如《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關于高級學習組的決定》、《關于延安在職干部學習的決定》、《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等。這些文件,特別是《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對學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培訓成員及權限、學好馬列主義的標準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規定,為全黨的學習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證。
第三,創建黨員干部學習培訓基地。為黨辦學,是毛澤東一生的追求,構成了推動全黨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瑞金中央蘇區就創辦了蘇維埃大學、紅軍大學。到了延安后,毛澤東提議成立中國女子大學。1942年初毛澤東親自兼任中央黨校校長,延安整風運動即從中央黨校開始并逐步推廣,第二年毛澤東為中央黨校大禮堂落成題寫了“實事求是”的校訓。毛澤東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并為抗大規定教育方針和校風。在毛澤東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在延安還成立了陜北公學、魯迅藝術文學院、華北聯合大學等19所新型的干部學校,各根據地也相繼成立了一些干部學校。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各地專門舉辦工農速成中學和各機關的文化學校,還有少數干部進入高等學校。
第四,開展全黨的學習運動,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他說:“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全會決定在全黨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運動,并寫進了《政治決議案》。隨后各地在中央學習組的帶動下,各地黨組織普遍開展以學習馬列主義為主要內容的學習運動,取得了實際效果。
終身學習、廣泛學習,是毛澤東對全黨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學習思想和學習行動的真實寫照。毛澤東自幼勤奮好學,酷愛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讀書欲望越來越強烈。為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廢寢忘食地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即使在最艱苦最緊張的戰爭環境,他也總是不忘讀書。直到他逝世前14天,還要《容齋隨筆》來讀。“他最后一次讀書的時間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臨終前的那一天的5時50分,是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讀的,共讀了7分鐘。”
三、歷史啟示
幾十年后,再次重溫和學習毛澤東關于“學習型政黨”即政黨、學習教育以及相互關系的理論和實踐,對于我們現在以及今后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和做好各項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和重要啟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江澤民同志提出“建設一個學習型的政黨”的科學論斷,是對毛澤東關于政黨、學習教育以及相互關系思想的創造性繼承和規律性概括,是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初,江澤民同志準確把握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在繼承毛澤東關于政黨、學習教育以及相互關系的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基礎上,鮮明地提出了“要建設一個學習型的政黨”的科學論斷。這是深刻總結我們黨80多年建設歷史的經驗結晶,是對我們黨面臨新形勢應對新挑戰完成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思想和實踐,是保持黨的性質的最大舉措。要始終保持我們黨“兩個先鋒隊”、始終當好“三個代表”的性質,就必須永遠保持先進、代表先進、創造先進,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就必須與時俱進,加快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時時學習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并把最先進最能反映時代要求的思想認識和實踐經驗及時寫在自己的綱領上、旗幟上,體現在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用以號召全黨、凝聚民眾,團結帶領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奮斗。同時,建設“學習型政黨”,也是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提高黨的學習力創新力執政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實現黨建總目標、完成黨建總部署、鞏固執政地位的最佳途徑。
二是充分發揮學習教育的作用,加快“學習型政黨”的建設,用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通過對毛澤東的“學習型政黨”思想的梳理和分析,說毛澤東時代初步具備了學習型政黨的雛形,是不為過的。這既有毛澤東個人的貢獻,也有我們黨始終重視特別是在轉折期和新任務來臨之際更加重視學習教育的原因。當前,我們黨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新的事業,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知識爆炸的全新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重視全黨的學習教育問題。黨的十六大決定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央對此發出專門通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討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等等,都是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重大步驟,目的在于通過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用新理論、新觀念、新能力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面。
三是建設“學習型政黨”是個偉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廣泛、深入、持久地不懈努力才能實現。毛澤東對“學習型政黨”從理論到實踐都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們全黨樹立了光輝榜樣。江澤民同志向全黨發出了偉大號召,指明了黨的建設的努力方向。建設“學習型政黨”,需要樹立“四大觀念”,推進“五型建設”。所謂“四大觀念”,一是終身學習的觀念。每個黨員干部努力成為在終身學習的黨內組織環境中的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超越的個體,普遍提高黨員文化水平。二是共同討論的觀念。黨員相互學習,相互教育,共同提高,提升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境界。三是靈敏反應的觀念。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組織結構和設置,隨時制定新的戰略目標和策略政策。四是不斷創新的觀念。善于把學習獲得的精神力量變成開創工作新局面、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所謂“五型建設”,一是培養服務型黨員。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從政為民,借鑒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做法,在服務中樹立黨的威望,在服務中執行黨的任務,在服務中凝聚人民。二是構建團隊型黨委。發揚團隊精神,完善民主決策,激發整體潛能,建設成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三是造就創新型干部。帶頭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改革的模范。四是建設校園型支部。努力使基層黨組織成為黨員群眾共同學習理論知識的開門學校、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園、團結奮斗的戰斗堡壘,貫徹黨的政策,推進黨的工作,最終成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這四個子目標都是為達到第五“型”即“學習型政黨”母目標服務的,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切實推動學習型政黨偉大的系統工程建設,就會使我們黨遇驚不險更興旺、改革發展都從容,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來源:《黨的文獻》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