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深入學習《胡錦濤文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深入學習《胡錦濤文選》
鐘 言 聞 實
《胡錦濤文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了。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13年7月,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決定編輯出版《胡錦濤文選》,這是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
《胡錦濤文選》由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習近平同志親自領導了編輯工作,對編選工作原則、編選工作進展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認真閱讀了文選收入的全部著作,對編選工作提出了許多重要建議。
胡錦濤同志親自審定了收入文選的全部著作,并作出許多重要修訂。
黨中央作出《關于學習〈胡錦濤文選〉的決定》,要求全黨同志充分認識學習《胡錦濤文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潛心研讀原著,把握精神實質,真正學通弄懂。
9月29日,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同志強調,《胡錦濤文選》生動記錄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科學總結了我們黨依靠人民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寶貴經驗,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創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論成果,為我們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以及在實踐中創造的成功經驗,提供了一部系統性重要教材,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胡錦濤文選》匯集了胡錦濤同志具有代表性、獨創性的重要著作,科學總結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
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從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到黨的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伴隨著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先后出版,對于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黨的目標任務而奮斗發揮了重要作用。
孕育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的科學發展觀,是新世紀新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八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強調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胡錦濤同志是黨的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創立者。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最好的方式就是研讀胡錦濤同志的原著。
《胡錦濤文選》集中反映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為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
從黨的十六大到黨的十八大的10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10年。
這10年間,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駕馭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不斷闖關過灘、再創輝煌。
——這是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在一系列重大的考驗中奮勇前進的10年:成功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奮力奪取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嚴重地震、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西藏、新疆等地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面對我國經濟因為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陷入新世紀以來最嚴重困難的局面,黨中央沉著應對、果斷決策,迅速扭轉經濟增速過快下滑趨勢,推動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回升向好……
——這是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的10年:經濟年均增長10.7%,我國一躍而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由4.4%提高到10.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鐵路建設等實現重大突破,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
——這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的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19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20倍,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正式取消,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初步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基本實現,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年均增加1000萬人……
——這是我國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的10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展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和強大活力;大力倡導、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積極推動全球治理機制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展開亞丁灣大護航、利比亞中國公民大撤離,彰顯了對本國公民負責、對全人類負責的大國形象……
總結10年奮斗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
二、《胡錦濤文選》通篇貫穿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把握、準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精神實質
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科學發展觀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產生的,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胡錦濤同志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
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實現更好更快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在發展方式上來一個大的轉變。
胡錦濤同志深刻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思想,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特點和最突出的貢獻,在于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造性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牢牢把握、準確理解其第一要義、核心立場、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精神實質。
——第一要義是發展。胡錦濤同志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胡錦濤同志指出,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特別是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努力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機制。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胡錦濤同志指出,統籌兼顧是我們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胡錦濤同志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要勇于實踐、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把握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永葆國家發展動力,在黨和人民創造性實踐中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學發展觀集中反映了胡錦濤同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懈探索和深刻思索,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把握更加自覺,其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實踐中持久顯現出來。
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是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快速發展,但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凸顯出來。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這是胡錦濤同志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
在200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從之前的“又快又好”到此時的“又好又快”,雖然只是字序之變,卻表明我們黨在發展思路和理念上的重大轉變。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胡錦濤同志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
必須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必須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必須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四、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這些制度,“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發展和完善”。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廣泛性、包容性。通過充分協商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調動各方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經過不懈努力,到2010年底,一個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要切實加強憲法法律實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胡錦濤同志強調,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目的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積極穩妥,特別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不放棄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
從扎實開展基層群眾自治,到實現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從全方位推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到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從公開聽證、電視問政、網絡問政,到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里,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沒有核心價值體系支撐的文化是立不起來的,沒有核心價值體系凝聚的民族是強不起來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途徑,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精神力量,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基本道德規范,即社會主義榮辱觀。
堅定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力的道德規范,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尋樹起一座指路豐碑。
2011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并就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強調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指導新時期文化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胡錦濤同志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內涵,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必須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既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使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日益突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來的重大戰略任務。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個重大判斷,深刻總結了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實際工作中,我們黨既從“大社會”著眼,把和諧社會建設落實到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在內的黨和國家全部工作之中;又從“小社會”著手,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胡錦濤同志強調,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要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這10年,我們黨圍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實踐。
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生態脆弱,加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快,發達國家幾百年發展進程中逐步顯露的資源環境問題,在我國被壓縮到幾十年集中顯現。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胡錦濤同志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我們黨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部署,并把它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是對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重要成果,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必然選擇。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
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我們黨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時代需要,立足新的實踐,積極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新領域,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成為五位一體,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八、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發展新境界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明顯增強。
胡錦濤同志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科學籌劃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軍事斗爭準備,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全面履行軍隊歷史使命的重大課題。
2004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作出新的科學概括: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三個提供、一個發揮”——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規定著軍隊建設的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和指導原則,進一步拓展了我軍的職能任務,提升了軍隊建設的標準要求,成為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
在基層連隊,在領導機關,在軍隊重要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是我國的基本軍事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
2008年12月,胡錦濤同志進一步指出:“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確保我軍始終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確保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確保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這‘三個確保’,是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必須著力解決的時代課題。”
“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這是胡錦濤同志深刻總結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進一步概括提煉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他強調,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融入部隊建設方方面面,使之為官兵普遍理解認同、自覺培養踐行。
進入21世紀,世界新軍事變革醞釀著大裂變、大跨越、大轉型,信息技術先發國家通過信息融合重塑戰爭機器,以武器裝備的代差達成戰場上的非對稱優勢。
胡錦濤同志鮮明指出,要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更加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部隊,更加注重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更加注重提高軍隊建設質量和效益。
胡錦濤同志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科學發展觀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是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科學指南。
九、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
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偉大事業,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課題。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一國兩制”,正確處理“一國”與“兩制”的關系。
胡錦濤同志強調,“一國兩制”是完整的概念。“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一國”和“兩制”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對立。“一國”就是要維護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安全。“兩制”就是要保障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只有把以上兩個方面都落到實處,“一國兩制”的優越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給香港、澳門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面對深刻變化的臺海局勢,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登高望遠、總攬全局,推動兩岸關系發展保持正確方向、取得重大進展,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面對“臺獨”分裂勢力活動日益猖獗的現實危險,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宣示了發展兩岸關系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和主張,給期盼和平的人們以極大鼓舞,給“臺獨”分裂勢力以極大震懾。
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一個多月后,胡錦濤同志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會面,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領導人時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會談。
2008年12月31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并從增進政治互信、推進經濟合作、加強文化交流、擴大人民往來、協商涉外事務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張,擘畫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美好藍圖。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是兩岸人民福祉之所在,是中華民族福祉之所在,必將在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釋放出更加強大的力量。
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胡錦濤同志向世界鄭重宣示。
胡錦濤同志指出,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既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于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基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是中國社會制度和主流價值觀的必然選擇,更是基于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2005年4月,在雅加達亞非峰會上,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
同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同志發表《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闡述了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思想。
胡錦濤同志指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必須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我們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突出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工作,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穩定有利的外部環境,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十一、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是黨在新時期始終面臨的兩大課題。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適應形勢發展和人民期待,更好破解兩大課題的必由之路。
胡錦濤同志指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說到底是要不斷把握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努力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上見到實效。
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
胡錦濤同志強調,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他指出,要認真總結和運用黨執政的成功經驗,努力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
胡錦濤同志諄諄告誡全黨:“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一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他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只有不斷保持純潔性,才能提高在群眾中的威信,才能贏得人民信賴和擁護,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基礎,才能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
優良作風是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
胡錦濤同志對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為民、務實、清廉”的6字要求,要求大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提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喊嘩眾取寵的空口號,不搞勞民傷財的假政績。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胡錦濤同志始終關注的重大問題。
他強調,必須抓住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個重點,堅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加強制度建設相結合、嚴肅查辦大案要案和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相結合、廉政建設和勤政建設相結合、加強對干部的監督和發揮干部主觀能動性相結合,不斷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推進黨的制度建設,發展黨內民主,做好人才工作……胡錦濤同志關于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思想,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自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長青。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學好用好《胡錦濤文選》,就要堅持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與實踐同行,根據新的實踐推進理論創新,運用創新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握時代新趨勢,適應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指明了奮斗方向;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有機統一體,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新時期強軍目標,提出改革強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軍隊建設思想;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鮮活的馬克思主義。
一個朝氣蓬勃的政黨正在書寫新的篇章,一個朝氣蓬勃的未來正在向我們走來。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0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