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從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到科學發展觀

作者:顧秀蓮    發布時間:2012-07-12   
分享到 :

從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到科學發展觀

顧秀蓮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到20世紀末,中國將要建成一個“小康之家”。那時候,我在國家計委工作,聽到這個目標后,感到非常振奮。因為當時我們都提“實現四個現代化”,“小康之家”的目標顯然更符合中國的國情,更具有可操作性。正是從那時起,實現小康目標開始成為計劃部門的中心工作,我有幸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工作。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1982年黨的十二大正式確定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之后,“奔小康”就成為整個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小康”成為中國人民美好新生活的代名詞。從“奔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造福全體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業。3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解決溫飽、達到小康的兩大歷史性跨越。
1983年鄧小平在蘇州視察工作時,我有幸陪同,親耳聆聽了他關于“奔小康”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談話,終身受益,終身難忘。學習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思想,我有兩點突出感受。
第一點,我認為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重大意義,就是在新中國30年艱苦奮斗和艱辛探索的基礎上,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現代化的任務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來的。他們領導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特征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使中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證和物質基礎。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貧窮落后的大國搞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探索中難免走彎路,主要是一些做法脫離實際。生產關系上急躁冒進,“一大二公”影響了群眾生產積極性;建設速度上急于求成,積累率過高對人民生活有影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把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他肯定現代化有了基礎,也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我記得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他提出,在中國搞現代化必須看到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因此現代化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只能分階段、有步驟地實現。20世紀目標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應當解決好人民的生活。要搞中國式的現代化,爭取用20年的時間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00美元,達到小康水平,為中國確立經過小康階段邁向現代化的道路。這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道路。從我們當時的計劃工作來看,不再把注意力過多集中在高速度、高指標,搞多少鋼、上多少項目,而是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于搞農業、輕工業。再加上農村政策放寬了,城市經濟搞活了,理順了生產關系,調動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短短幾年時間,工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很快取得突破,困擾我們多年的人民群眾溫飽問題基本解決。
第二點,我認為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思想是一個立足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
鄧小平提出小康目標,是一個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標,但又不僅僅是個生活水平的目標。他是在現代化建設大局下考慮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談改善人民生活。他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他提出小康目標,其中包含著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建設的全局性戰略部署,也是我國實現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重要部署。這些思想,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明確的。
鄧小平非常注重實事求是,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黨的十二大正式確定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后,他到江蘇、浙江調查研究,實際上是到實踐中驗證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怎樣實現。我那時候已經到江蘇工作,陪同他從北京一路到蘇州。他親眼看到江蘇、特別是蘇州的發展,很高興。1983年2月7日下午,鄧小平問江蘇省和蘇州市主要負責同志:“蘇州農村的發展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走的是什么路子?”我們回答說,我們很早就把工作著重點轉到發展生產上來,主要靠兩條,一條是重視知識,依靠科技進步。蘇州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較高,為發展生產又吸收上海等地城市退休人員和科技人員,請來一位能人就能建起或救活一座工廠。另一條是發展鄉鎮企業。他問江蘇到2000年能不能翻番,我們用江蘇的實踐作了回答:江蘇從1977年到1982年六年時間,工農業總產值已經翻了一番,按照這個速度,全省用不了20年,就有把握實現翻兩番,像蘇州這樣的地方,我們準備提前五年實現黨中央提出的奮斗目標。鄧小平聽了很欣慰。他在談話中說,實現十二大提出的目標,要有全盤的更具體的規劃,做到心中有數,中央要幫助各地解決各自突出問題,幫助他們創造條件,把規劃落到實處。講到這些部署時,他情緒高昂,回到北京后,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說,這次到江蘇,一路上看到情況很好,人們喜氣洋洋,新房子蓋得很多,市場物資豐富,干部信心很足。看來,四個現代化希望很大。
1983年春天的蘇州之行,使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思想實現了新的升華,引發他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大構想。1987年他進一步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之后,在推進小康實踐過程中,他一直以實事求是精神思考和推動小康社會建設,提高人民生活。

 30年來,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艱苦奮斗。現在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各項新要求。對這個問題,我想以江蘇的發展實踐為例,談幾點想法。
第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決走科學發展之路。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一個非常迫切的戰略任務。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面臨的第一位的任務是迅速改變貧窮落后面貌,要抓住時機、加快發展。在那樣的歷史條件下,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避免。現在,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約250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3266美元,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經濟發展速度2002年以后連續兩位數,去年也在8%以上。與此同時,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卻越來越突出,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觸目驚心。實踐告訴我們:靠消耗資源、犧牲環境換來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光考慮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濟發展需要,還要關心下一代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為他們留下礦山良田,綠水青山。我們絕不能再走粗放型發展經濟的路子,必須切實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強生態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必須盡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物質資源消耗為主的粗放型,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集約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第二,充分利用好國際市場,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是上世紀80年代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階段,我們需要從封閉型經濟實現向開放型經濟的轉型。當時江蘇的沿江、沿海開放區,我們都要求他們放手去干,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給予的開放政策,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管理,想方設法打進國際市場。今天,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外向型經濟面臨更廣闊的天地、有著更好的機遇,但也面臨新的挑戰。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給我們敲了警鐘,要求我們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國際市場上我們是后來者,需要不斷增強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本領,進一步提高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水平,真正做到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第三,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把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統一起來。上世紀80年代為了擺脫貧困,需要首先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因此,社會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地區差距拉大這些問題還不是第一位的。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后,這些問題就要著手解決。鄧小平始終重視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始終把解決十幾億人民的溫飽問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為了建成一個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這就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積極實施“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使不同的利益群體都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勞動合作和利益共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第四,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江蘇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蘇南模式也好,華西經驗也好,張家港精神也好,昆山經驗也好,都有共同的一條,就是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黨組織是團結和帶領群眾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我們要在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勢更加復雜,任務更加艱巨,更需要黨的正確領導,需要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黨的十七大指出,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自身建設。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必須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這是作者2009年1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江蘇省委在蘇州舉辦的科學發展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上講話的主要部分。標題為本刊編者所加。

 
 〔作者顧秀蓮,女,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北京100017〕

(來源:《黨的文獻》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