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貢獻
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貢獻
蘇立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我們黨不斷探索和研究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毛澤東同志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為我們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寶貴的思想。鄧小平理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題的進一步展開。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創造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同樣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主題進行理論創新取得的新成果。分開來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理論名稱的表述不同,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聯系看、從更高更寬的角度看,它們都是同一個主題,都包含和貫通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觀,它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各個環節,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各個方面,科學回答了在新世紀新階段,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以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論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內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科學發展觀“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實現了我們黨在發展問題上的認識飛躍。毫無疑問,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發展的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依據和理論來源。但應該特別指出的是,科學發展觀更主要的是直接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發展的思想,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系。鄧小平理論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工業越發展,越要把農業放在第一位;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逐步消滅城鄉差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黨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要有新思路;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速度和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些寶貴思想的基礎上,從當今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具體實際出發,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對我們黨長期以來關于發展問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系統概括,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總概念,使我們黨對發展問題形成了總的認識和看法。它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科學發展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鮮明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個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沒有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指引,就不可能產生新的科學理論。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的每一次重大創新發展都是同黨的思想路線的形成發展內在聯系在一起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就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過程。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情況,呼喚黨的思想路線有新的發展,并對當代共產黨人更好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提出了新要求。科學發展觀就是我們黨在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新征途上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產生的重要思想基礎。求真務實在理論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內涵。“求真”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握客觀真理,堅持和發展科學理論。“務實”就是要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并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求真與務實,一個體現科學精神,一個體現實踐品格,二者緊密相連,相互作用。只有求真,才能更好地務實;只有務實,才能達到求真的目的。求真務實,體現了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理論與實踐、知和行、愿望與效果的有機統一,使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踐內涵更加深刻和完整,使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踐意義更加突顯和明確,進一步突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實踐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奮斗意志品格。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求真務實,要緊緊圍繞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來進行,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成效。”可以說,“求真務實”的新理念、新認識,為黨的思想路線充實了新內容,堅持求真務實,就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求真務實的過程,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過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同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緊密結合起來。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的理論。發展目的是科學發展觀的首要問題,不同的社會制度決定著不同的發展目的,不同的發展目的又體現了不同的社會制度。依靠力量是實現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力量保證。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揭示了發展的目的,蘊涵著社會主義發展主體和依靠力量的深刻含義。這里講的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就清楚表達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人民共享的深刻思想,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的重大原則問題。這樣鮮明地強調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偉大力量,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和發展了我們黨歷來強調的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思想和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思想。可以說,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觀的有機統一,體現了我們的發展觀與“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的有機統一,體現了促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與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理想的有機統一。這正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深入民心、贏得民心的原因所在,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巨大價值所在。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這里講的發展道路,是指發展的方法和途徑,它是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又有了新認識。主要體現在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等方面。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它強調的是處理好“中心”與“全面”的關系,解決社會結構的整體性發展進步的問題。所謂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它強調的是處理好“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解決發展的均衡和協調的問題。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它強調的是處理好“當前”與“未來”的關系,解決長期的不間斷的發展問題。所謂和諧發展,就是要根據社會和諧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以社會和諧為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形成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而又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著重強調的是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解決社會主義社會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所謂和平發展,就是既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創新來加快發展,同時要堅持實行對外開放;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努力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要堅持和平、發展、合作,與各國共同致力于推動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它強調的是處理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使社會主義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同時樹立起“和平中國”、“文明中國”的良好形象。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開辟了無限廣闊的美好前景!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戰略布局的理論。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布局問題高度重視,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問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強調在搞好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江澤民同志強調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這些思想的基礎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強調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要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理論創新意義,這一論斷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使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使原有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布局,擴展為“四位一體”的新的戰略布局,這是我們黨對發展內涵認識的新擴展,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新升華。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執政黨建設理論。黨建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黨的建設,這也是我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和重要法寶。毛澤東同志曾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工程”。鄧小平同志曾明確要求,“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的政黨要艱難得多,越是執政時間長了,越要抓緊黨的自身建設。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同時也向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明確了黨建工作的新思路,這就是,要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同時,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完善監督制度,加強廉政建設和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建設。這是我們堅持執政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科學發展觀要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包括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能力、駕馭全局的能力、處理利益關系的能力和務實創新的能力。把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與黨的建設結合起來,以提高能力促發展,以推動發展促進提高能力,既明確了黨的建設的目標,又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科學發展觀要求把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在善于治國理政上,體現在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以黨的先進性建設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這些新的要求和思想,為我們執政黨的建設增添了新內容。只要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把黨的建設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勝利!
(來源:《黨建》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