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創新
論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創新
陳俊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是這個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構想,感到科學發展觀在四個方面的理念創新,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出了新貢獻,又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拓了新境界。
執政理念的創新
執政理念,是一個執政黨在全面認識執政地位和執政環境的基礎上,圍繞執政主旨、執政方式、執政使命、執政方略而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指導原則。它集中回答的是“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執掌全國政權后,黨的第一、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確定了執政的大政方針,探索和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江澤民同志,在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完善了黨執政的理論基礎和法理基礎,指導我們黨完全實現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開始了執政理念的創新。堅持執政為民,堅持執政興國,增強執政意識,改進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等等,已成為重要指導原則并貫徹在黨的執政活動中,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推動著執政理念的進一步創新?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在黨的執政實踐中,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最高標準。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深刻反映了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最具統攝性的執政理念。
2002年12月到2004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的兩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領導干部學習,提高執政興國本領。”“認真總結執政能力建設經驗,大力加強黨的執政理論研究!庇纱硕鴣恚h的執政理念創新在不斷展開和深化。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這就鮮明回答了“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的問題。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定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抓好的一項重要任務。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把構建和諧社會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并對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戰略部署。這就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黨在新世紀的執政使命和執政方略。
科學發展觀關于執政理念的創新,全面地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執政的思想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集中地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我們黨執政理論和執政實踐的發展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發展理念的創新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更是當今中國的主題。它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和執政使命。
科學發展觀立足于當代中國的發展實際,汲取了當代世界的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賦予發展思想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可以看到,發展理念更加深刻和系統,更加現代和清新。
——在發展的理論鏈條上,科學發展是統領,人的全面發展是目的,又好又快發展是標尺,全面協調發展是途徑,可持續發展是支撐。
——在發展的實踐要求上,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發展,是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的發展,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
——在發展的價值取向上,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是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發展,是重視實現社會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是既造福當代又造福后代的發展。
——在發展的重大關系上,體現了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的統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跨越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統一,中國和平發展與世界和平發展的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前進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執政資源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拓展的。新的世紀,能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是對我們黨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大考驗。在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的情況下,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發展觀關于發展理念的創新,實現了對傳統發展觀的歷史性超越,反映了對當代發展問題的獨創性貢獻,為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思想的寶庫增添了更為璀璨的明珠。
文明理念的創新
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在堅持“兩手抓”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這些都使文明理念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茖W發展觀在堅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過程中,總結當代中國和世界文明建設的經驗教訓,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概念,把文明理念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边@是對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標志著我們黨在文明建設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建設生態文明的提出,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體系。自然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后,既有許多陶醉于對自然界勝利的喜悅,又有很多自然界對人類無情報復的痛苦。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資源,愛護自然環境,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面臨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任務,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任務極為艱巨。建設生態文明是緊迫任務,更是剛性目標?梢哉f,這個文明建設是其他三個文明建設的支撐,三個文明建設又是這個文明建設的保證。它們相輔相成、相長相生,共同推動著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的提出,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能源資源保有量、生態環境承載量的制約越來越大,建設生態文明是別無選擇,也是最好選擇。為此,黨中央提出了許多重要舉措和要求: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我國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這些都必須貫徹落實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科學發展觀關于文明理念的創新,扎根于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深厚土壤,借鑒了發達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先進經驗,為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理想社會建設的理論增添了更為絢麗的奇葩。
和平理念的創新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這是鄧小平同志作出的科學論斷。他還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江澤民同志指出,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是時代的潮流。這些科學論斷都為我國制定正確的國際和外交戰略奠定了基礎。
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生態文明,邏輯地要求和平發展、和睦相處、和諧世界。2005年4月,胡錦濤主席在印尼雅加達亞非峰會上首次提出共建“和諧世界”的主張。同年9月,他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鄭重提出了“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思想,并對此進行了系統闡述。這是一個反映時代潮流、凝結時代精神的偉大構想。
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堅持并莊重承諾: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中國,決不會像一些發達國家那樣通過武力擴張掠奪別國資源來實現現代化。中國將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既利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有利時機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努力爭取互利共贏的結果。
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主張并努力踐行: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促進世界各國和睦相處;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經濟全球化應該使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特別要大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堅持包容精神,加強對話交流,使不同文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
科學發展觀關于和平理念的創新,升華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追求和睦、崇尚和諧的歷史價值,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人類的光明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世界人民向往永久和平增添了更為美好的華章。
(來源:《人民日報》200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