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我對科學發展觀的一些理解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1-27   
分享到 :

我對科學發展觀的一些理解

何祚庥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進程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其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加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它將價值觀和科學觀統一起來,而且上升到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上升到了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的高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里的“人”,既包括當代人,也包括后代子孫。以人為本不同于以神為本、以大自然為本,也不同于以環境為本、以生態為本,既不同于以權為本,更不等同于以錢為本、以GDP為本。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諸多規律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尊重、研究和依靠生產力發展規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還必須以史為鑒,強化憂患意識,避免重犯歷史性錯誤。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思想路線;先進生產力;憂患意識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 A

科學發展觀是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并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后,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如何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筆者根據自己學習后的體會,談一些個人認識。

一、何謂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有明確的表述: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12頁。)

“科學發展”的理念,首先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提出來的。在馬克思、恩格斯以前,很多人提出過社會主義的理念,各家各派,眾說紛紜。科學社會主義學說面世后,社會主義者便紛紛聚集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旗幟之下,社會主義運動也以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把社會主義和科學發展結合起來,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社會所作的巨大貢獻。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將“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的理念,上升到哲學高度,上升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概括為科學發展觀。哲學是世界觀,是方法論。哲學較之于社會主義學說,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那么,科學發展觀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呢?我是物理學家,喜歡用公式來表達所認識到的定理、定律。我的表述是: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科學發展

更為準確的表達是: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科學發展的科學觀

我過去解釋科學發展觀時,用的是“等號”;現在加了一杠,改為“恒等號”。我相信這一公式不違背黨的十七大精神。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第一+核心+基本+根本”=“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也就是說,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將馬克思主義提倡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機統一起來了。

二、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高度重視思想路線問題

在中國革命史上,毛澤東極為強調中國共產黨人除了要有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以外,還要有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并且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說,還要加上“解放思想”;如果思想僵化,就不能符合不斷變化中的客觀實際。世紀之交,江澤民更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后,胡錦濤多次強調“求真務實”。最近,中央領導同志又提出,要“在深化對世情、國情、黨情的科學認識中解放思想”。也就是說,“解放思想”不能背離“科學認識”。上述五句話,在表述形式上各有不同,提法上也有重疊,含義上各有側重,但在精神實質上卻完全一致。這就是說,中國共產黨人在認識、改造大自然,認識、改造人類社會,認識、改造人類如何認識客觀事物的活動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包括自然、社會和認識發展規律,來推進各項工作;反映到思想路線上,就是必須克服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力求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現在,黨中央將上述思想路線進一步概括為“科學發展觀”五個字。亦即不僅主張在一切工作中均要依靠科學、尊重科學,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發展問題;而且還明確地將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也列入科學發展觀的內容。也就是要求將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講求科學發展的科學精神,統一應用于解決當前中國人民所最關注的“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問題。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引入認識論,這是科學發展觀的特點,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

實踐是有目的的活動,又是科學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運動就是一切,而目的是沒有的”,這是人們對伯恩斯坦的嘲笑;“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這是共產黨人對中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批評。目的,或在目的指引下的任務,必須和方法相結合,價值觀必須和科學觀相結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三、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曾經提出過認識論上“兩個飛躍”的著名論點:“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頁。)為什么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又是一次新的飛躍?毛澤東回答說:“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4頁。)如果只局限于“認識”論,局限于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尚不足以充分理解,為什么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是“更重要”的飛躍;而如果看到認識的本質是“實踐”論,是實踐活動的主體見之于客體的活動,這一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還要解決一個主體的價值目的和主體對客體改造的科學認識相協調的問題,那么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么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是能動作用的另一次飛躍,而且是“更重要”的飛躍了。

把社會主義和科學發展結合起來,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所作的重大貢獻。同樣,科學發展觀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闡述和概括的重要貢獻。“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也就是將價值觀和科學觀統一在科學發展觀之中,而且這一統一上升到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上升到了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問題的高度。

四、何謂以人為本?

早在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管仲就說過:“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管子·霸業》)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劉備認為:“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三國志·先主傳》)唐太宗李世民則說:“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貞觀政要·務農》)

外國的思想家也提出過類似的觀念,如美國著名學者安·邦納對西方的人文主義特征曾作過這樣的論述:“全部希臘文明的出發點和對象是人,它從人的需要出發,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進步,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進步,它同時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過一方探索另一方。” (〔蘇〕鮑·季·格里戈里揚:《關于人的本質的哲學》,湯俠聲、李昭時等譯,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29頁。)

對于“以人為本”的科學解說,是《共產黨宣言》里的兩段話: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頁。)。《共產黨宣言》還把人的發展概括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73頁。)。需要對這兩段話,作一些解讀。在共產黨人看來,共產主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全人類,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是共產黨人的基本理念。對于上述共產黨宣言中的第一段話,我們有一句較通俗的表述:“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最后才能解放無產階級自身”。

需要多說幾句的是“一切人”和“每個人”之間的關系。“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體現了“全人類”統一的價值,其中既包括“一切人”,也關注“每個人”,當然更要關注每一位受壓迫、受剝削的無產者。但是,在階級社會中,受壓迫、受剝削的無產階級,往往又和似乎代表著“一切人”利益的統治階級相矛盾,因而就出現階級斗爭和沖突。在非階級社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切人”和“每個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或不協調。所以,貫徹和實施“以人為本”,就要科學地解決“一切人”和“每個人”的相互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首先要看到“每個人”和“一切人”彼此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的統一。人類有兩大問題,一個叫生存問題,另一個是發展問題。在階級社會中,人類更多面臨的是生存問題,階級沖突問題。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生存問題也許早就解決,但仍然面臨發展的問題。什么叫發展?發展的最高理念是“每個人”都可以發展。“每個人”的發展,有時會和“一切人”即社會整體的發展有矛盾、沖突;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既要求社會為每個人的發展創造條件,又要求每個人的發展跟社會整體的發展相協調。其實,在階級社會,在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在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上,也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彼此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的統一。所以,從解決生存問題,徹底消除人壓迫人的角度來講,“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請高度注意“最后解放”這四個字。

我個人非常贊成中央提出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理念。我覺得這一概括很好地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不是空喊共產主義學說里某些空泛的口號。過去說,共產主義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太講究物質需求了!需求到了高級階段,不是吃飽穿暖等物質性的需求,而是多種多樣的需求,是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會要發展,人類也要發展。把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機地協調起來,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如何實現這一宏偉的奮斗目標,有賴于未來社會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貫徹“以人為本”理念,還必須掌握幾個關鍵問題。首先,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中,是包含著“以民為本”的內容的。其次,“以人為本”中的“人”,既包括當代人,也包括后代子孫。再次,“以人為本”不同于“以神為本”,或它的變種“以大自然為本”;也不同于“以環境為本”、“以生態為本”、“以生命為本”。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目的是為了人,不是為狗、為牛,不是“以動物為本”。“以人為本”也不同于“以官為本”,或它的變種“以上為本”、“以權為本”、“以管理者為本”。那是將管理者或官的利益凌駕于人民群眾的利益之上。當然,“以人為本”更不等同于“以錢為本”,或它的變種“以GDP為本”。在當前實際工作中,的確有一些地方或部門,片面追求GDP,為GDPGDP,而忘記了GDP的增長是為了“人”!

五、科學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

早在1934年,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科學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毛澤東說:“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39頁。)鄧小平在“過河”的問題上,也有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過河”是目的,是任務,是由“過河”的人群、主體的價值需求決定的;但是,僅有價值需求,沒有實現價值需求的科學方法,任務就不能完成,目的就不會達到。如果說,毛澤東強調的“橋”和“船”,是指必須找到實現目的的科學方法,才能完成過河的任務;而在尚沒有找到十分可靠的“橋”或“船”之前,就要如鄧小平和陳云指出的那樣,在不斷試驗、不斷總結中摸索前進,避免因“過河”而淹死,或遭受重大損失。如果說,毛澤東在如何解決任務和方法的問題上,強調必須使用可以實現“過河”的科學方法;而鄧小平和陳云更指出人們要在不斷試驗、不斷總結的過程中,找到完成任務的科學方法。

科學觀和價值觀的統一,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奉行的指導思想。早在十年內戰的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要把革命發展到全國去,那末,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因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36頁。)

鄧小平在論述社會主義的本質時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前面兩句話是科學觀,是方法論;后面三句話,是價值觀,是利益論,目的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還提出一個判斷各方面工作得失成敗的“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在“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中,前兩句話說的是科學觀,是方法;最后一句話,指的是價值觀,是目的。

在江澤民闡述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頁。),也體現出科學理念和價值觀念的統一。為什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沒有說全人類,只說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貫徹實施“以人為本”,有一個“孰先孰后”的問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當然比少數強勢人群的利益、比部分人群的利益更重要;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比眼前利益或短期利益更重要;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比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更重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回答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各項工作中,在各種利益博弈中,所要優先關注或優先代表的利益群體。

六、一切觀念、理論、學說必須符合科學精神

何謂科學精神?1940年,毛澤東在講到“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時,對科學精神的內涵作過如下概括:“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這是對科學精神進行的比較完整的概括。

科學精神應該有如下四個特征。特征之一是毛澤東一貫提倡的實事求是。認識要從“實事”而不是從“虛事”出發,所以,認識的前提是虛實之辨,而不是以假亂真。“求是”是說從真實事物的變化發展中,找出隱藏在事物背后的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臆想出的規律。特征之二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所認識到的真理是可重復的、可檢驗的,而不是由少數人所體驗、所認可的主觀真理,或者說客觀真理只有一個。特征之三是鄧小平在新時期所主張的“解放思想,破除一切迷信”,認為如果不解放思想、不破除迷信,就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而迷信卻要求人們無條件地信奉、服從。特征之四是“主張理論與實踐一致”,認為人們在求出事物的發展規律以后,并不是認識的終結,還要回到實踐中去,由實踐來檢驗理論,由實踐不斷地提出新問題,不斷前進,不斷創新。用江澤民的話說,理論要“與時俱進”。

在符合科學精神的前提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尊重和依靠生產力發展規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諸多規律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唯物史觀的第一要義,就是必須將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人類社會如何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歷史進程,也就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到“第一”的地位。正如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的那樣:“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必須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頁。)

應該明確,就人類歷史發展來說,生產力或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矛盾,才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只是當生產關系已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用革命或改革的辦法解放生產力,才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根本目的仍是發展生產力。歷史唯物主義有許多規律,處于第一位的,是生產力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就要不斷探索、研究并尊重、依靠生產力發展規律。當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為推動歷史前進,也可以認為改革或革命也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但這并不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更不能認為體制改革等同于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因為體制改革不能老改,到一定時期就要定型,否則在基層工作的同志會無所適從。在體制已“定型”后,就要求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加關注、依靠和利用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來推進我們的經濟建設。

七、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強化居安思危的意識

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在由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甚至政治危機的復雜局面下,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必須思危,要警鐘常鳴,常備不懈。

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最大的危險是什么?就是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四個考驗”、“四個危險”的警示:“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10頁。)這個分析判斷十分清醒,也十分準確。

回顧歷史,我黨、我軍曾經遭受了不少重大挫折,而且往往是在取得了重大成就以后,接下來就遭遇了重大挫折,所獲成就越大,接踵而來的挫折也越大!毛澤東曾歸結為是背上了“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等沉重的包袱。早在1944年,毛澤東在著名的《學習和時局》一文中就指出:“有些同志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屢犯錯誤,背上了這類包袱是一個重要原因。”(《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7頁。)又說:“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于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47948頁。)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又發出警告:“我們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而“鞏固這個勝利,則是需要很久的時間和要花費很大的氣力的事情”。他提醒全黨同志不要因為勝利而產生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參見《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381439頁。)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毛澤東的這些話以及“兩個務必”的思想,仍然具有現實針對性和重大意義。我們仍然需要不斷重溫毛澤東的諄諄教導和提醒。在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回顧我們黨在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目的是以史為鑒,避免在未來的發展中重犯歷史性錯誤。

〔作者何祚庥,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190

(來源:《黨的文獻》2012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