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賀新元
改革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在30多年實踐中,不僅大幅提高了人民生產生活水平,增強了綜合國力,而且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狀況,改善和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重溫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的理路,對于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歷史條件下更好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 解放思想不能沒有邊界,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
“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領域造成嚴重的個人迷信與個人崇拜,思想遭遇嚴重禁錮,民主集中制受到極大破壞,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上陷入嚴重的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社會上掀起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打破了長期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促進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為改革開放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先期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解放思想是當時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思想不解放,改革開放政策沒法出臺。鄧小平分析認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fā)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但是,解放思想不能沒有邊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為此,鄧小平提出:
第一,解放思想,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化大革命”時期把毛澤東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割裂開來,對毛澤東思想造成嚴重歪曲與損害,對我們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首先,不能把毛澤東思想庸俗化,要批判“兩個凡是”思想。“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其次,必須要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再次,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是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鄧小平說,這種結合本身就是一個普遍原理。
第二,解放思想,必須正確地判斷國情,確立我國社會主義處在初級階段。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長期沒有搞清楚的、需要充分研究的重大問題。為了搞清楚和研究好這一重大問題,鄧小平提出要科學地判斷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他在1980年4月同外賓的一次談話中說,總結建國30年的經驗,總起來說,就是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這樣是搞不成社會主義的。任何超越或低估發(fā)展階段的思想,都有害于社會主義實踐。
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歷史階段?鄧小平發(fā)展了毛澤東1959年底至1960年初提出的社會主義兩階段論思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的論斷。鄧小平在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深思熟慮地明確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fā)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fā),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guī)劃。”(《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52頁)在鄧小平講話精神的指導下,黨的十三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了理論上的全面論述,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本質作了精辟概括。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大力解放思想,同時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地界定了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方位。在全面判斷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必須長期經歷一個初級階段的基礎上,提出實行改革開放。
二、 時代主題已經變換,要始終堅持和平與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經濟上的飛速發(fā)展,與我們正確地認識到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有關。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時代性。凡能抓住變換的時代主題帶來的機遇的國家和地區(qū),就基本都享受到了和平的紅利并得到顯著發(fā)展。鄧小平敏銳地洞察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由西方資本主義主導的新一輪的經濟全球化已經初見端倪,我們過去一直以為的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觀點應該修改。由此,他對中國發(fā)展面臨的國際形勢和時代特征作出了準確判斷,提出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他說:“國際上有兩大問題非常突出,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南北問題。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但都不像這兩個問題關系全局,帶有全球性、戰(zhàn)略性的意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96頁)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不斷地在走向國際化和全球化,進而引起各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組織的發(fā)展和變化。這一特點及趨向致使國際經濟出現一種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相互滲透的格局。這種格局又有力地制約了戰(zhàn)爭因素的膨脹,減少了世界戰(zhàn)爭的危險性,增加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是因為發(fā)展是一切國家面臨的歷史任務,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鄧小平指出:“應當把發(fā)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會明了發(fā)展問題既是發(fā)展中國家自己的責任,也是發(fā)達國家的責任。”(《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82頁)
但是,鄧小平對世界局勢與時代主題特征并沒有持盲目樂觀的態(tài)度,他清醒指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
三、 改革不改制,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要走新路
改革的緊迫性如何,改什么革什么,怎么改怎么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鄧小平對此都有自己的思考。他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改革不是對人的革命,而是對體制的革命,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甚至否定,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改革那些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舊的具體制度和體制,為生產力的大發(fā)展開辟道路,使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使它的優(yōu)越性更加充分發(fā)揮出來,而絕不是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在鄧小平看來,要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關鍵在于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是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一方面,鄧小平不斷告誡要警惕有人打著改革的旗號搞資本主義自由化。他說:“現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謂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言論。一定要徹底駁倒這種言論。”(《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6頁)另一方面,在中國發(fā)展大方向上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就會因產生“新的資產階級”而走上“邪路”。顯然,這里的“邪路”就是資本主義道路。
二是針對黨內存在的“左”的保守思想。受傳統社會主義思想和改革開放前30年思想的影響,黨內和社會上都存在一股反對改革開放的思潮,認為改革開放就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就是資產階級在搞復辟。這股嚴重影響到中國發(fā)展的思潮一直伴隨著改革開放。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著重指出:“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5頁)“不搞改革開放就不能繼續(xù)發(fā)展,經濟要滑坡。走回頭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革的趨勢是改變不了的。”(同上,第332頁)顯然,這里的“回頭路”就是“老路”。
這種“左”的保守思潮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搞清楚四項基本原則,不知道在堅持中更要發(fā)展。既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善于不斷結合新的情況,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好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因此,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始終必須注意的重大政治和理論任務,只有把這一雙重任務解決好了,中國才能真正走出一條社會主義新路。現在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鄧小平心中探尋的新路。
四、 開放不是全盤西化或自由化,要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吸取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鄧小平把中國的改革與世界發(fā)展的形勢緊密聯系起來,在著手對內進行改革的同時提出要實行對外開放。他指出,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一定要對外實行開放政策。但我們的同志怕開放會引來壞的東西,擔心會在對外開放中變成資本主義。為此,鄧小平強調:
第一,對外開放同時要抵制和剎住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風。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要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鄧小平客觀估計了對外開放帶來的諸種負面影響,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把它降到最低限度。尤其在思想文化領域,他強調要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侵蝕,也決不允許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在我國的泛濫。鄧小平多次提到這些問題,并非常清醒地指出:“我們決不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決不學習和引進各種丑惡頹廢的東西”。(《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8頁)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對國外的東西一概加以拒斥,從而放慢對外開放的步伐,也不能對國外的東西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甚至以各種形式主張全盤西化。事實上,伴隨著開放的擴大和市場經濟的引入,西方社會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腐朽生活方式大舉涌入國門。在領導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yè)進程中,一些領導干部已經或正在成為這些消極因素的俘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長大的一代青年,由于缺少必要的歷史對比和理性的分辨能力,不少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資本主義思想與文化。鄧小平沉痛地指出,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對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對于中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將要變成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種教育都很少,這是我們很大的失誤”。(《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06頁)
第二,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吸收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要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社會創(chuàng)造的現代文明成果。鄧小平多次明確表示,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就要善于學習,大量取得國際上的幫助。要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先進裝備,作為我們發(fā)展的起點。我們要有計劃、有選擇地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包括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要積極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且長期做下去。這樣做,只會有利于社會主義發(fā)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對外開放必須建立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礎上,不能依賴別人。鄧小平一方面指出,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另一方面強調,中國這樣大的國家總是要立足于自力更生,立足于自己。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也就是說,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斗。
五、改革與開放相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命題
改革與開放是中華民族復興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的雙引擎,缺一不可。改革是從內部由政府主導不斷釋放動能,而開放是不斷融入全球化從外部吸取動能。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改革與開放兩股動能里外相互影響,形成一股推進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健康科學發(fā)展的加速勢能。這股勢能共同造就今日中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對于改革與開放的這一重大命題,鄧小平從正反兩個方面作了科學闡釋。從正面看,中國要得到發(fā)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中國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從反面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如果放棄改革開放,就等于放棄我們的根本發(fā)展戰(zhàn)略。他還指出,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第二次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過去,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在現在這個“開放的世界”里,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再自我孤立起來,自我閉關起來;中國再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同樣也離不開中國。
在鄧小平關于改革開放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全面鋪開。從改革實踐進程看,對內改革從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逐步過渡到城市的企業(yè)改革;從經濟領域改革開始,同時兼顧政治體制改革。從改革內容看,改革涉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所有方面和環(huán)節(jié),包括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體制等領域。開放也是全方位的開放,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在對外開放中,不僅僅是對西方國家開放,而且是對世界所有類型國家開放。從對外開放實踐看,中國對外開放從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的經濟特區(qū)(1980年)開始,到14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和海南島經濟特區(qū)的成立(1984年);從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qū)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85年),到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1990年);從開放13個邊境口岸城鎮(zhèn)(1992年),到進一步對外開放5個長江沿岸城市、4個邊境、沿海地區(qū)省會(首府)城市,再到11個內陸地區(qū)省會(首府)城市的開放,我國形成了一個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qū)、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zhèn)、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體系和格局。
改革是在對外開放的前提下,主要由政府主導對內進行不同層次的分階段的漸進式改革。對外開放是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反映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先進生產經營經驗、先進的管理方法與經驗等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和優(yōu)勢資源(如資金),促進內部各項改革措施逐步到位的開放。兩者緊密結合,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始終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命題。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走完西方國家用了200多年才走完的現代化道路,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重大命題。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改革開放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是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要使中國不走老路而走新路,不走邪路而走正路,就必須一如既往地根據不斷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堅持全面深化和完善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性質與方向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得以富強、中華民族得以振興、中國人民得以幸福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的理路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無疑具有同樣的指導意義。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室主任)
(來源:《紅旗文稿》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