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毛澤東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群眾路線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8-01-22   
分享到 :

毛澤東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群眾路線

田心銘

黨的18大決定,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這一教育實踐活動,應該深入學習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一、毛澤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創(chuàng)立者

黨的18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在《總綱》中說:“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這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完整表述和明確規(guī)定。在黨的章程中,這一表述始見于1992年黨的14大通過的黨章。此后20年中,從15大、16大、17大到18大,每一次黨代會都對黨章作了部分修改,但是對群眾路線的這一規(guī)定始終保持下來,一字未改。按照這一規(guī)定,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nèi)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黨章關于群眾路線內(nèi)容的表述來自1981年11屆6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闡述。這個決議中說:“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4頁。】依筆者所見,這是黨中央的決議中第一次對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什么做出的明確、完整并沿用至今的規(guī)定。在這個決議之后,1982年12大和1987年13大的黨章中說,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從1992年14大開始,增加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內(nèi)容,形成了對群眾路線的完整表述,并從此確定下來。

黨中央1981年的《決議》在對群眾路線的內(nèi)容作出概括的同時,還指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原理系統(tǒng)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huán)境里進行革命活動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4頁。】這一論述簡明地概括了黨的群眾路線是如何形成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基本原理在黨的全部活動、一切工作中的運用,是這一運用的長期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

1945年黨的6屆7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自一九二一年產(chǎn)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52頁。】群眾路線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獨創(chuàng)性重大成果。它為我們理解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代表”提供了一個范例。

據(jù)筆者查閱,在黨的七大之前,1928年黨的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以及此前從1922年黨的二大制定第一個黨章以來的四個黨章中,都沒有關于群眾路線的內(nèi)容。1945年黨的七大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33頁。】,與此同時,正如劉少奇在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所指出的:“在黨章的總綱上和條文上,都特別強調(diào)了黨的群眾路線,這也是這次修改黨章的一個特點。”【《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頁。】劉少奇在這個報告中專題論述了“關于黨的群眾路線問題”。他說:毛澤東同志屢次指示我們,在一切工作中要采取群眾路線。他在向這次大會的報告中,又以極懇切的詞語指示我們,要根據(jù)群眾路線去進行工作。劉少奇引用并闡發(fā)了毛澤東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關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的論述,指出:“毛澤東同志的群眾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態(tài)度與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的路線”。【《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02頁。】

不過,七大黨章中還沒有“群眾路線”這個概念,因而也沒有對群眾路線包括哪些內(nèi)容做出明確概括。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中強調(diào):“必須不斷地發(fā)揚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的傳統(tǒng)。”【《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317頁。】這是黨章中第一次明確載入“群眾路線”這一重要概念。鄧小平在黨的八大《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專門用一節(jié)著重論述了群眾路線問題。他指出,七大的黨章中貫穿著群眾路線的精神,七大上毛澤東的政治報告和劉少奇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都對群眾路線作了精辟的解釋。現(xiàn)在之所以需要著重提出來,是因為群眾路線是黨章中的根本問題,也是因為七大以來11年實際斗爭的經(jīng)驗給了群眾路線以更深刻更豐富的內(nèi)容。鄧小平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黨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問題。他指出,它的含義,一方面是“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要“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黨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依靠群眾”;另一方面,“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頁。】對照現(xiàn)行黨章中的表述可以看到,鄧小平在這里的論述實際上已經(jīng)包含了黨的群眾路線完整的內(nèi)容。

黨的群眾路線形成和確立的歷史表明,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群眾路線的創(chuàng)立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特別是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基本原理,是群眾路線形成的理論基礎;黨的全部活動,是它形成的實踐基礎;不斷總結實踐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層面,是它形成的基本途徑。雖然黨章中對群眾路線的表述并非全都是來自毛澤東的原話,但它是來自對毛澤東的思想的概括。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路線的兩方面的基本內(nèi)容,它們分別概括了黨對待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和領導群眾的正確方法。在我們黨的文獻中,這些思想首先是由毛澤東在他的著作中做出了深刻的闡述。以下分別就這兩方面作一些考察。

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首先是對群眾的態(tài)度問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中說,很多人對于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tài)度(或根本宗旨)問題”。【《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回答了我們黨的一切工作究竟是“為了誰”和“依靠誰”這兩個根本問題,概括了黨對待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

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是由立場和世界觀決定的。只有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本來是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客觀事實。千百年來,由于生產(chǎn)規(guī)模狹小,由于社會分裂為互相對立的階級,剝削階級的階級偏見和狹隘眼界遮蔽了這一事實。當工人階級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和階級斗爭的進展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時,馬克思揭示了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chǎn)是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創(chuàng)立了新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用它武裝了工人階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條基本原理是同馬克思主義完備而嚴整的全部科學理論熔為一體、不可分割的。它是測試人們是否真正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是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一塊試金石。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頁。】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的這一名言高度概括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表達了他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早在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對農(nóng)民運動的認識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他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面對指責農(nóng)民運動的滿城風雨的議論,他熱情地稱贊農(nóng)民運動是“廣大的農(nóng)民群眾起來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他指出,正確的態(tài)度是“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更不能“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頁。】在大革命遭受失敗的歷史關頭,毛澤東站在群眾的前頭領導革命,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和紅色政權,實行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面對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堅定地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對“敵強我弱,敵是優(yōu)勢而我是弱勢”的形勢,毛澤東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只要軍隊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于天下,個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夠打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0、509、511、512頁。】1945年4月黨的七大召開時,光明的和黑暗的“兩個中國之命運”擺在中國人民面前,黨面臨著領導中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進而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說:“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能被我們所壓倒。”【《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思想貫穿報告的全文,是他分析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劉少奇在七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說,要使馬克思主義系統(tǒng)地中國化,必須“信任群眾的力量,信任群眾的創(chuàng)造和群眾的將來,善于把群眾的經(jīng)驗、意志、思想集中起來,又應用到群眾中去”。“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毛澤東同志,出色地成功地進行了這件特殊困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頁。】

中國共產(chǎn)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唯一宗旨,把人民群眾看作自己一切力量的源泉,在群眾路線中規(guī)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堅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科學世界觀、歷史觀的必然結果。

為什么應該“一切為了群眾”?既然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社會發(fā)展中的一切價值,理所當然地就應該由人民群眾享有這些價值。黨除了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國共產(chǎn)黨“一切為了群眾”。毛澤東一貫強調(diào),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頁。】,“最忠實地代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7頁。】。他要求一切共產(chǎn)黨員“做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7頁。】1944年,他在追悼張思德的會上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強調(diào)“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頁。】他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說:“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頁。】他提出了衡量我們一切行動的“最高標準”,即:“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他還強調(diào),為人民服務要“全心全意”,“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

為什么應該“一切依靠群眾”?因為推動歷史前進、決定歷史發(fā)展方向的,歸根到底是人民群眾而不是個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也是認識的主體。共產(chǎn)黨員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但永遠只是人民中的一小部分。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的源泉,所以黨必須“一切依靠群眾”。毛澤東把“相信群眾”看作是一條不容懷疑的“根本的原理”。【《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3頁。】他說,“力量的來源就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人也不行。”【《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頁。】他把群眾看作是“真正的英雄”【《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頁。】,又把人民比作“上帝”。他說,只要我們堅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來和我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座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2頁。】

毛澤東的著作,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處處體現(xiàn)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精神。

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有了對待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還要有領導群眾的正確方法。毛澤東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基本原理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結合在一起,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又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它解決了黨如何領導群眾的根本方法問題。

1937年,毛澤東寫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實踐論》系統(tǒng)地發(fā)揮并且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揭示了人類認識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在《矛盾論》中,毛澤東通過對矛盾特殊性及其與普遍性關系的研究,揭示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這兩篇著作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理論基礎,也為我們黨科學的工作方法奠定了辯證法和認識論基礎。在延安整風中,毛澤東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領導方法的決定》(即《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其中有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還強調(diào),“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是其中的“組成部分”。【《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900頁。】在這些論述中,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已經(jīng)具備了完備的理論形態(tài)、準確的表述形式和“基本的領導方法”的定位。這些思想后來被概括地表述在1981年黨的11屆6中全會決議和14大以來黨的章程關于群眾路線的規(guī)定之中。

毛澤東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頁。】;他又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huán)”,“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頁。】。這兩個論斷相互關聯(lián),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方法與人類認識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對領導干部來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這當然不是如一些人望文生義地理解的那樣,把“實踐”和“認識”當成了“群眾”和“領導”之間的分工,似乎群眾只實踐不認識,而領導只認識不實踐。人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是一個統(tǒng)一不可分的過程,人們總是在實踐中認識,又在認識指導下實踐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公式揭示了人們的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又將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并接受實踐檢驗的規(guī)律,而決不是將實踐和認識看作彼此孤立的各自以純粹形式出現(xiàn)而僅僅前后相隨的兩個階段。無論領導或群眾,都既是實踐者又是認識者,既在實踐中認識,又在認識指導下實踐。但是,處在領導崗位的人員有其特殊職能和責任。他要把群眾中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加工成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再貫徹到群眾中去,變成群眾的行動。這是一個生產(chǎn)、加工精神產(chǎn)品并將其轉化為物質力量的過程。毛澤東說:“我們這些人不生產(chǎn)糧食,也不生產(chǎn)機器,生產(chǎn)的是路線和政策。”“我們的腦子是個加工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頁。】領導干部的頭腦作為一個加工廠而起制造完成品的作用,其原料或半成品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這種特殊崗位的職能,使領導者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同時又賦予他相應的權力和地位,這就使其有可能脫離實踐、脫離群眾,忘記了正確的思想只能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來,從個人主觀愿望乃至個人利益出發(fā),制造出不符合客觀實際、違背人民群眾利益的思想產(chǎn)品,即做出錯誤的決策。因此,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他必須走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當群眾的小學生,傾聽群眾的意見,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而不能把自己關在小屋子,自作聰明,憑主觀想象辦事。他還必須善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使廣大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通過群眾的實踐變成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并在群眾中檢驗和發(fā)展。

毛澤東強調(diào),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反對尾巴主義和命令主義。“從群眾中來”,不是“群眾要怎樣辦就怎樣辦”。毛澤東反對遷就群眾中的錯誤意見。他要求對群眾意見加以分析,凡屬正確意見,黨必須領導群眾,加以實現(xiàn);而對于人民群眾中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群眾,加以改正。他說:“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義也是錯誤的,因為它落后于群眾的覺悟程度,違反了領導群眾前進一步的原則,害了慢性病。”【《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頁。】“到群眾中去”,不是命令群眾去辦。毛澤東強調(diào):“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頁。】一個正確的決策,不僅要有群眾客觀上的實際需要,而且要有群眾主觀上的覺悟和自愿,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領導替群眾下決心。毛澤東說:“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義是錯誤的,因為它超過群眾的覺悟程度,違反了群眾的自愿原則,害了急性病。”【《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頁。】

態(tài)度與方法是不可分的。態(tài)度決定方法,方法體現(xiàn)了態(tài)度。“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態(tài)度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相互聯(lián)結,構成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完整形態(tài)。它既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又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在黨的實際工作中的體現(xiàn)。

1990年黨的13屆6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決議》中說,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頁。】“根本工作路線”,這就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中的定位。黨的各種工作,都是群眾工作,群眾路線就是黨在群眾中工作的路線,因而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起,構成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它是毛澤東留給我們黨的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田心銘: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編《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