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論科學技術與技術革命
毛澤東論科學技術與技術革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潘 鈜
一
毛澤東關于科學技術的言論,最早見于1940年2月5日在延安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上的講話。他說:“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為著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學來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里得到自由。”“大家要來研究自然科學,否則世界上就有許多不懂的東西,那就不算一個最好的革命者。”【《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270頁。】
1941年1月31日,毛澤東給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寫信,用更通俗的語言表達了“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的思想。信中說:“你們長進了,很歡喜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接著殷切期望兒子:“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逐步從革命向建設轉移,隨著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高潮的到來,中國人民由向國民黨反動派統治階級爭取“自由”的斗爭轉向自然界爭取“自由”的斗爭,從這時起,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反復要求全黨要重視科學技術,并且領導全黨開展技術革命。
毛澤東第一次提到技術革命是1953年修改審定《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稿,其中說:“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我們所以必須這樣做,是因為只有完成了由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過渡,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迅速向前發展,才利于在技術上起一個革命,把在我國絕大部社會經濟中使用簡單的落后的工具農具去工作的情況,改變為使用各類機器直至最先進的機器去工作的情況,借以達到大規模地出產各種工業和農業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著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確有把握地增強國防力量,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最后地鞏固人民政權,防止反革命復辟這些目的。”【《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頁。】
在這里毛澤東雖然不是把技術革命作為一個任務,而是把它作為完成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向社會主義所有制過渡后產生的結果,但從這段話里,已經可以看到技術革命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1954年夏季以后,社會主義改造以極廣闊的規模和極深刻的程度開展起來。毛澤東在領導社會主義改造與經濟建設的同時,更多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1955年1月15日,他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中國原子能事業問題,邀請李四光、錢三強等10多位科學家講有關原子能的課。最后毛澤東總結說:現在是時候了,我們要大力發展原子能的研究工作!晚上回到豐澤園的紫云軒書房,又十分興奮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利用核技術造福于人民,也一定能夠利用核技術造出原子彈,打破美帝國主義的核壟斷、核威脅!兩個多月后,在3月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毛澤東更明確地指出:“我們進入了這樣一個時期,就是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所思考的、所鉆研的,是鉆社會主義工業化,鉆社會主義改造,鉆現代化的國防,并且開始要鉆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頁。】他還說:“帝國主義拿來嚇唬我們的原子彈和氫彈,也沒有什么可怕。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一物降一物,有一個東西進攻,也有一個東西降它。”【《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4頁。】
十分明顯,毛澤東是把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開展技術革命,同國家的社會主義改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當時全國正在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他特別提出要研究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進行的在農業方面的技術革命,以促進農業合作化。他說:“要將大約一億一千萬農戶由個體經營改變為集體經營,并且進而完成農業的技術改革,確有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應當相信,我們黨是能夠領導克服這些困難的。”【《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2頁。】他強調:“我們現在不但正在進行關于社會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進行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而這兩種革命是結合在一起的。”【《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頁。】毛澤東估計:“由于我國的經濟條件,技術改革的時間,比較社會改革的時間,會要長一些。估計在全國范圍內基本上完成農業方面的技術改革,大約需要四個至五個五年計劃,即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的時間。全黨必須為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實現而奮斗。”【《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439頁。】
二
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農業、手工業勞動群眾個體所有制的私有制基本上轉變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公有制,資本家所有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基本上轉變為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全行業公私合營后,資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經營他們原有的私人企業的老板,而是按照他們的能力被接受為企業的職員。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所規定的任務,就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言,已經基本完成。經濟建設方面,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原定的主要指標,也大都提前完成。在理論建設上,這一年4月,毛澤東提出《論十大關系》以及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56年1月黨中央召開了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周恩來在報告中強調在社會主義時代,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發展和利用科學技術。科學是關系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現代科學技術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飛猛進,人類面臨著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和工業革命的前夕。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向現代科學進軍。”【《周恩來選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頁。】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講話,又一次號召全黨同志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同黨內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毛澤東說:現在我們革什么命,革技術的命,革沒有文化、愚昧無知的命,所以叫技術革命、文化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科學技術自然十分重要,沒有一定數量的科學技術干部是不行的。為了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我們現在就應該提出這樣的任務,即在十幾年內造就出大批的紅色專家。在八大的預備會議第二次全會上,毛澤東進一步提出黨的中央委員會應該有許多科學家參加,應該是科學中央委員會的重要設想。毛澤東說:“中央委員會中應該有許多工程師,許多科學家。現在的中央委員會,我看還是一個政治中央委員會,還不是一個科學中央委員會。”【《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頁。】毛澤東深知我國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學習蘇聯雖然取得了積極效果,但蘇聯的經驗并不都是成功的,成功的經驗也并不都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黨已經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所以他希望全黨有更多的同志懂得科學技術,精通科學技術,將來黨的中央委員會里有更多的科學家。為此必須在全黨大興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潮。
1957年是毛澤東最多談學習科學技術、開展技術革命的一年,他到處講,反復講。3月19日撰寫的《在南京、上海黨員干部會議上講話的提綱》中說:“現在處在轉變時期:由階級斗爭到向自然界斗爭,由革命到建設,由過去的革命到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我們必須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學建設。我們是否可以學會科學技術?如過去一樣,可以學會的。”【《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290頁。】7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中又指出:“為了建成社會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干部的隊伍,必須有自己的教授、教員、科學家、新聞記者、文學家、藝術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隊伍。這是一個宏大的隊伍,人少了是不成的。”他號召:“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全體人民,人人都要懂得這個任務,人人都要努力學習。有條件的,要努力學技術,學業務,學理論,造成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新部隊(這個新部隊,包含從舊社會過來的真正經過改造站穩了工人階級立場的一切知識分子)。這是歷史向我們提出的偉大任務。”【《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550頁。】9月29日,在會見南斯拉夫議會代表團時說:“我們是農業國,工業化要很長時間,要半個世紀。革命成功是一個條件,但是還有一個條件,這就是技術革命”。【逄先知:《毛澤東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思路和構想》,《黨的文獻》2009年第6期。】10月9日,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又強調干部必須精通工業、農業各種技術業務,“搞農業不學技術不行了。……我們的同志,無論搞工業的,搞農業的,搞商業的,搞文教的,都要學一點技術和業務。……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龐大的技術隊伍和理論隊伍,社會主義是不能建成的。”【《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頁。】毛澤東要求干部通過學習科學技術,開展技術革命,建設一支既懂政治又懂科學技術的工人階級科學技術隊伍的拳拳之心躍然紙上,他希望將來的中央委員會是科學委員會蘊含的深刻意義也躍然紙上。
三
毛澤東每次提到技術革命,總是和當時黨和國家的總路線總任務結合在一起的。1958年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劉少奇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時,就同時提出“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澤東還說過:“所謂建設,也是技術革命。”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把技術革命作為黨和國家歷史的一個重要階段。1958年1月21日《在南寧會議上的結論提綱》中指出:
“不斷革命論。奪取政權——土地革命(民主主義的)——再一次土地革命(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的政治的革命——技術革命。
從1958年起,在繼續完成思想、政治革命的同時,著重點應放技術革命方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頁。】
在這里,毛澤東把技術革命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繼社會主義思想政治革命后的又一次革命,而且強調從1958年起技術革命是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在1958年1月31日《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毛澤東更明確地提出:“從今年起,要……把黨的工作的著重點放到技術革命上去”。目的是“以便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英國。”毛澤東強調:“提出技術革命,就是要大家學技術,學科學。右派說我們是小知識分子,不能領導大知識分子。還有人說要對老干部實行‘贖買’,給點錢,叫他們退休,因為老干部不懂科學,不懂技術,只會打仗,搞土改。我們一定要鼓一把勁,一定要學習并且完成這個歷史所賦予我們的偉大的技術革命。”【《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351頁。】
到60年代,毛澤東把科學技術工作當作上層建筑的“一仗”,要求一定要“打好”,強調“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頁。】當1963年12月主管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向毛澤東匯報1963—1972年新的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時,毛澤東說了一段很重要的話:“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筑、搞生產關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系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頁。】在這里,毛澤東把發展科學技術當作和過去建立政權、建立軍隊一樣重要的仗來打,而且一定要打好,足見他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不僅是始終如一的,而且認識是更加深刻、更加發展了。
毛澤東重視科學技術不僅是為了經濟建設,也是為了國防建設,他對國防尖端技術作過許多次指示。1956年4月25日說:“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頁。】1958年6月21日,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上講話說:“我還是希望搞一點海軍,空軍搞得強一點。還有那原子彈,聽說就這么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兩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387頁。】1959年12月2日凌晨,毛澤東擬寫了一個講話提綱,其中包括發展經濟和尖端工業的設想:“八年內,中國完成工業體系的初步建設,完成尖端工業的初步建設;完成技術隊伍的初步建設,完成理論隊伍的初步建設;完成黨與人民政治覺悟的大提高(或者三者都完不成,或者能完成)。”【《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00—601頁。】1961年7月召開的國防工業會議上,以原子彈、導彈為主要標志的國防尖端項目是上馬還是下馬發生爭論,正在杭州的毛澤東讓秘書打電話給聶榮臻,傳達了毛澤東主張上馬的意見,解決了這一爭端。在三年困難時期極端艱難條件下,毛澤東仍指示我國國防尖端技術“要大力協作,做好這件工作。”從而使國防尖端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1962年6月8日,在聽取楊成武、許世友匯報時毛澤東說:“在科學研究中,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松或下馬。”【《毛澤東軍事文集》第6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92頁。】1967年7月7日,毛澤東接見總參和國防部召開的赴越作戰高炮部隊代表時說:“要狠抓一下雷達、光學儀器、指揮儀,要減輕重量,提高質量,增加數量。”直到1975年,82歲高齡身患重病的毛澤東對孔從洲關于加強電子對抗工作的建議作出批示:由葉劍英負責落實。
毛澤東發展科學技術和進行技術革命的戰略在周恩來領導下得到圓滿實現。1956年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后,在周恩來等人的組織下,有數百名著名科學家參加、歷數月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這個規劃綱要特別強調對6個方面的新興技術采取緊急措施加以發展,其中包括核技術、噴氣技術(也就是后來發展起來的宇航技術)、無線電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半導體技術。這些技術,在當時世界上也是剛剛起步不久。這個規劃中規定的主要任務到1962年提前5年完成,我國原子能、半導體和電子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成功,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同世界先進科學水平的差距顯著縮短,我國的科學技術工作從這時起納入現代化的軌道。1963年,周恩來再次領導制定了第二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即10規劃。1964年10月16日,在我國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頃刻之間,中國一躍進入擁有核武器的世界科學先進大國的行列。1969年9月29日,我國又在西部上空成功地進行一次氫彈爆炸。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8月和1974年4月,中國第一艘魚雷核潛艇的泊系試驗和航行試驗相繼完成,結果證明性能良好,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序列。”這不僅只是核動力的潛艇,而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第二次核還擊能力的核潛艇,是最后制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者企圖威懾我和平發展的最有力的“殺手锏”。毛澤東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極為高興,1976年8月30日,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當身邊的工作人員向他談及這一消息時,重病在身的毛澤東喃喃地說:“不能因人廢事……科技要發展……”毛澤東畢生關懷我國科技事業的精神使人崇敬,令人感動。
四
毛澤東科學技術思想的理論核心是“科學也是生產力”。關于毛澤東是否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曾經成為歷史上一件“公案。”
1975年,中國科學院《關于科學技術工作的幾個問題》(匯報提綱)中引用毛澤東的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毛澤東當時說他不記得曾說過這句話。但是從毛澤東1940年說的“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頁。】,1963年說的“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頁。】,以及他一貫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他說過這樣的話或表示過類似的意見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且根據公開發表的資料,毛澤東是說過這樣的話的。毛澤東最早說“科學也是生產力”是1954年,這一年1月的一天,毛澤東接見由郭沫若率領的訪問日本歸來的中國科學代表團,他首先肯定代表團這次出訪的成功,鼓勵大家說:“你們都是科學家,而且是新中國的科學家。要曉得,科學也是生產力。希望同志們回去繼續努力,充分發揮你們的才智,認真鉆研,認真工作,多為人民作貢獻……”兩年后的1956年1月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毛澤東又明確地說:“科學也是生產力。”之后大約就是當天,在中南海豐澤園內紫云軒書房里,毛澤東對身邊工作人員們說:“科學也是生產力。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解放生產力。”毛澤東第一次講“科學也是生產力”和第二次講“科學也是生產力”相隔兩年,而第二次講和第三次講是在同一天。三次講同樣的話,只是場合不同、對象不同;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合反復講了同樣的話,更有力地證明毛澤東有這樣的思想和觀點是無可懷疑的。當然在表述上,毛澤東的“科學也是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和鄧小平講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樣精確、那樣科學。
五
毛澤東“科學也是生產力”的思想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作為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勞動者,二是生產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首先,勞動者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勞動者掌握了更多的科學文化水平、豐富的生產經驗和熟練的勞動技術,才能在現代化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科學技術和勞動者相結合,勞動者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術的提高,就可以直接轉化為更大的生產力。其次,生產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標志,生產工具從落后的轉變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科學技術和生產工具的結合,使生產力發生深刻的變化。作為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在沒有進入生產領域過程之前,還不是物質生產的直接生產力,而只是潛在的生產力。這就是說,技術改革和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由間接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革命途徑和具體形式。“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科學技術一體化,”這是近代特別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規律。正是由于科學技術和生產工具的結合,馬克思恩格斯說:“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現代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頁。】“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頁。】
我們必須看到,毛澤東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在提高生產力方面的重大作用,是把它放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中來考察的,1959年8月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講話,毛澤東說:必須政治掛帥。政治是上層建筑,技術措施是什么東西呢?它是在生產進行中必須采取的措施,而上層建筑是保護經濟基礎的。技術這個部門是屬于經濟基礎那個范疇的,就是屬于生產力、怎么組織生產這個問題的。不掛帥我看不行。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澤東懷著濃厚的興趣閱讀研究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第27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勞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教科書”在論述決定勞動生產率的條件時寫道:“提高勞動的技術裝備,發展技術,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決定性的意義。”又說:“物質刺激和社會刺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必要的和最重要的條件。”對此,毛澤東表示異議。他總結:“資本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靠技術進步。社會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靠技術加政治。”毛澤東認為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來考察。所以,社會主義提高生產率要政治掛帥,要技術加政治。這正是毛澤東科學技術思想中一個重要觀點。毛澤東這里說的政治實際上是生產關系。他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必然與生產關系相聯系,只有破除舊的生產關系,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系,才能使技術更好地發揮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又推動著生產關系不斷發生變化。可見毛澤東的科學技術思想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
毛澤東遵循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的原理,把科學技術作為重要生產力,并且根據黨和國家不同建設階段的總體戰略,不失時機地提出技術改革和技術革命,這除源于他對科學技術有深刻的馬克思主義認識外,也源于他對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有深刻的把握。雖然他的某些技術革命的思想還不夠嚴密,例如有時提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有時又提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但他明確技術革命不同于技術革新:“一般小的技術改進,可以叫做技術革新;而在技術上帶有根本性的、有廣泛影響的大的變化,叫做技術革命。”“技術革命指歷史上重大技術改革,例如用蒸汽機代替手工業,后來又發明電力,現在又發明原子能之類。”【《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頁。】毛澤東根據大機器工業使用的動力來劃分生產技術上的以上三個不同時期是很深刻的,完全符合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所有這一切,都以無可置疑的事實說明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
(作者潘鈜:原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黨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副研究員)
(來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編《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