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
————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
徐光春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帶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持續發展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
一、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和邏輯上的密切聯系。兩者在繼承發展、與時俱進的基礎上,相映生輝,共同構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事業在中國的新篇章。
一根相連的關系。兩者都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哲學基礎:堅持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以新的理論形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一脈相承的關系。兩者理論靈魂一脈相承。堅持實事求是,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歷史階段的任務和奮斗目標,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據。兩者理論內容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務、現代化道路等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兩者理論風格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都是開放的科學理論體系,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體相依的關系。毛澤東思想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制度和理論基礎。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識形態,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和理論基礎。毛澤東思想是被中國共產黨人發展了的、賦予了新內涵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沿著毛澤東思想開辟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財富,又根據新的時代特點和人民群眾新的實踐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
一幟相隨的關系。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兩者都高揚共產主義的旗幟,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己任。黨在成立之日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取得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不懈奮斗。兩者都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引。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科學社會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寶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吸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者都將繼續為科學社會主義飛躍發展作貢獻。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解決當代社會主義在建設與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必將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繼續飛躍發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根本上的繼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對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對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黨的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的堅持和繼承,是根本上的繼承。
第一,堅持和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正是我們黨恢復了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開創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群眾路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集中表現和具體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等,都滲透著毛澤東同志堅持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和平共處的重要思想。
第二,堅持和繼承了毛澤東同志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所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許多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和觀點,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和方面。從理論淵源上說,這些探索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思想先導和理論生長點。比如,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毛澤東同志指出可以把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我們黨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同志這一觀點,系統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問題上,毛澤東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這一正確分析,進一步提出了用改革來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思想,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問題上,毛澤東同志強調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了這一積極成果,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等等。
第三,堅持和繼承了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思想理論。毛澤東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兩個務必”,堅持思想建黨,努力保持黨和國家的性質永不變色;強調端正學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緊密圍繞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繼續堅持“兩個務必”,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純潔性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飛躍式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是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發生的又一次重大理論飛躍。
第一,關于發展時期的認識飛躍: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躍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時期。毛澤東思想對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作了初步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審時度勢,提出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科學地回答了新時期的時代特征、國際格局、開放戰略、外交戰略、國防戰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第二,關于發展指導思想上的認識飛躍: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著力發展生產力。但由于主觀、客觀、國內、國外的諸多原因,特別是在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錯誤,“以階級斗爭為綱”,使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嚴重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制定并實施“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使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發生重大轉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強調黨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思想。
第三,關于發展空間上的認識飛躍:由關門搞建設變為打開國門開放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雖然認識到要與世界上一切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開展平等互利的經濟貿易交流,但由于西方大國對我國實施孤立封鎖,再加上對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認識不清楚,導致我們不得不關起門來搞建設。鄧小平同志在深刻總結關門搞建設的嚴重教訓基礎上,作出了實行全面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繼續深入推動中國對外開放進程,最終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極大拓展了社會主義的發展空間。
第四,關于發展動力上的認識飛躍:由以階級斗爭為動力轉為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毛澤東同志曾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巨大動力,但隨著他晚年“左”的思想影響,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歷史教訓。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科學揭示了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提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是“具體的體制”而非“社會主義制度”,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轉折。江澤民同志提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胡錦濤同志強調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科技、開放的動力作用,進一步豐富了我們黨對于社會發展動力規律的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毛澤東思想突破性的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出發,從世情國情黨情出發,創造性地回答了三個重大問題。
第一,創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吸取超越發展階段的嚴重教訓,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立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創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了基本綱領,總結了基本經驗,明確了基本要求。
第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分析了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認為隨著經濟領域的制度創新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也要有所擴大,對黨的性質和宗旨作出了新的規定和表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加強群眾路線教育,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第三,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發展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十六大以后,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了發展內涵、創新了發展理念、提高了發展質量。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問題上,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體現了發展的世界觀;在“怎樣發展”的問題上,科學發展觀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做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體現了發展的方法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最新成果。
三、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不忘老祖宗,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經典著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按照習近平同志關于重視學習經典著作的要求,認認真真、原原本本地研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和毛澤東的著作或文獻,學習黨史、國史,加強理論研究,力求學得深一些、專一些,做到“厚積薄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卷帙浩繁,要精選精學,重點學習經典作家的經典篇目。同時,還要緊密聯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和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現實問題學習經典,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當前,對于正在深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圍繞活動主題,自覺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提高宗旨意識,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增強教育實踐活動實效。
深入學習、系統把握、認真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從整體上全面把握這一理論體系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與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學習、系統把握、認真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根本的是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決克服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張和要求,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促進發展的科學決策,轉化為領導發展的卓越能力。
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科學回答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出現的新問題,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要在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行理論研究和思想創新,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的、開放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和思想保證。
(作者: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
來源:《求是》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