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溶:深刻理解鄧小平“三個面向”題詞的重大意義
深刻理解鄧小平“三個面向”題詞的重大意義
(2013年9月24日)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冷 溶
2013年10月1日,是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著名題詞發表三十周年。我們在小平同志的家鄉四川廣安舉辦學術會議,重溫這一題詞,學習領會其豐富內涵,研討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改革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從抓科技教育開始的。他高度重視教育,這是眾所周知的。他關于這方面的講話很多,但最著名、給人印象最深的話,就是給景山學校題寫的“三個面向”的題詞。這個題詞,闡明了教育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拓寬了教育的國際視野,突出了教育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意義,成為新時期發展教育事業的指導思想。三十年過去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和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完全證明了鄧小平同志當年的遠見卓識。如果當初沒有鄧小平同志那樣深遠的戰略考慮,沒有他那樣高度關注、親自具體深入地抓教育戰線的工作,我國教育事業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局面。對此,我們應該衷心地感謝小平同志。
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題詞,是為教育戰線題寫的。但其意義已經超出了教育領域,是對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總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重要戰略思想。下面,我主要從這個角度談點自己的體會。
一、面向現代化,就是要求我們一切工作都要著眼于實現現代化這一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決不能動搖。
實現現代化是鄧小平同志思考和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的起點和中心課題。他對現代化問題最為關注,論述也最多,他的所有思想幾乎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他提“三個面向”要求,首先講要“面向現代化”,這不是偶然的。
我們知道,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來的,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很可惜,后來在“左”的錯誤路線影響下,特別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現代化建設遭受了嚴重挫折。鄧小平同志復出后,繼承了毛澤東同志未竟的事業,明確提出要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實現現代化,再次成為激勵人民團結奮斗最有力的號召,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最強音。鄧小平同志強調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意義。他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這個任務,一句話,就是搞現代化建設。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搞好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你不抓住四個現代化,不從這個實際出發,就是脫離馬克思主義,就是空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我們全黨全民要把這個雄心壯志牢固地樹立起來,扭住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對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有利還是有害,應當成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標準”。小平同志這些話,今天讀起來仍然鏗鏘有力,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堅持和強調,才有了全黨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好局面。
關于如何搞現代化建設,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比如,他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他強調要有機遇意識,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他強調要通過改革開放來推動現代化建設,“不開放不改革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建設沒有希望。”他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他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強調“沒有理想和紀律,建設四化是不可能的”,要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他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四個現代化能否實現的關鍵。“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二、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們的思想和胸襟一定要開闊和博大,要吸取人類社會歷史上和當今世界一切優秀的先進的文明成果。
“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鄧小平同志這個判斷,是我們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依據。這首先是總結歷史得出的結論。鄧小平同志指出,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我們同發達國家相比,經濟上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是五十年。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就要善于學習,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國際經濟交往,大量取得國際上的幫助。
面向世界,關鍵是要“放眼世界”,要用“全球戰略的眼光”來看問題。這是鄧小平同志的一個重要觀點。他始終是把現代化建設事業與人類進步事業聯系在一起考慮的。他說,中國有責任對人類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但現在這個貢獻很少。到二十世紀末實現小康的時候,中國就會對人類有大一點的貢獻。“中國人民將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根本改變自己國家的落后面貌,以嶄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進行列,并且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人類進步的正義事業。”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觀,就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重大判斷,成為新時期制定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據。他認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發展是核心問題。他強調,“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是爭取世界和平”,要讓國際社會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發展、國際市場的擴大,“幫助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有利”。
要做到面向世界,就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同志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他明確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對外開放政策,本世紀內不能變,下個世紀的前五十年也不能變。”“對外開放還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問題。”“對外開放政策只會變得更加開放。路子不會越走越窄,只會越走越寬。路子走窄的苦頭,我們是吃得太多了。”
三、面向未來,就是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具有戰略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識。
“一切向前看”,“放眼未來”,“開辟未來”,“只看到過去不行,還要看到現在,特別是想想未來”。這樣的話小平同志經常講,充分體現了他作為政治家、戰略家的高瞻遠矚。集中體現鄧小平同志這方面思想的,是他提出的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藍圖的核心內容,把我們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都明確了下來。我們現在的改革發展就是按照這個藍圖來一步步推進的,我們現在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都是小平同志那時候提出來的。他說:“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他還說,我們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是“一個新起點,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我們的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根據的就是鄧小平同志的這個思想。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一些極富遠見的戰略判斷。比如,他說,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太平洋世紀、印度洋世紀,就是說像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起來。我們今天看到金磚五國這樣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地位的上升,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由地感佩鄧小平同志當年的遠見卓識。
說到這里,我想到在《鄧小平文選》中只收了兩個題詞,一個是關于教育要“三個面向”,一個是關于植樹造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兩個都是著眼長遠,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情。一個是育人,一個是種樹,這是小平同志很重視的兩件事情。
面向未來,首先要從今天的事情做起,要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有深刻認識。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并始終強調這一點,就是基于這個考慮。他說:“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須預見到遠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而且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他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不但我們這一代不能變,下一代,下幾代,都不能變,變不了。”“不但這一屆領導人要堅持,下一屆、再下一屆都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
面向未來,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堅持。鄧小平同志始終強調要準備長期艱苦奮斗。他說,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的路還很長,“還要夾著尾巴做人,要很謹慎,并且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還是要講,一點不能疏忽,要勤儉辦一切事情,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那時,我這樣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們現在的娃娃會完成這個任務。”
可以看出,鄧小平同志關于“三個面向”的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反映了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很多深遠考慮。就像他說的那樣,“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他始終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確定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階段、目標任務、方法步驟、戰略部署,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他提出“三個面向”,是希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要有這樣的一種眼光、一種胸懷、一種姿態、一種抱負,呼喚改革開放年代應該具有新觀念、新狀態,順應世界潮流,體現時代精神,卓有成效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沿著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勾畫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承繼偉業、不負重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比如:他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要弘揚中國精神,要凝聚中國力量;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要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科學發展;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更加注重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強調要充分發揮思想引領、輿論推進、精神激勵和文化支撐作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強調要堅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強調要搞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四風”問題,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等等。前不久,習近平同志在教師節期間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闡述了教育的戰略地位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對于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思想觀點,精辟深刻,指導性強,我們要認真學習掌握。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對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思想的學習和宣傳,善于胸懷大局、把握大勢,增強全球思維、戰略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工作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這是冷溶同志在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暨教育改革發展研討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