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的哥哥求安排工作 毛澤東都“沒開口子”
“不要來北京”——這是毛澤東進京后,對求安排工作的親朋故交用得最多的回復
近讀《毛澤東年譜(1949-1976)》,讀到一個有趣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毛澤東的親戚、同學、故交紛紛給他寫信,要求進京安排工作。毛澤東是怎么回復的?
《毛澤東年譜》如實還原了當時情形。頗有趣味,又發人沉思。
一、“不要來北京”
1950年5月7日、8日,毛澤東連續兩天共回復了32封信,正好每天16封。12日,又回復了11封信。信中出現最多的文字是:“不要來北京!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以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為主要依據,發表了大量未編入毛澤東著作集中的講話和談話,同時又使用了其他文獻資料和訪問材料,內容非常豐富。根據統計,《毛澤東年譜》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收錄了毛澤東回復親朋好友的信件大約有170封。從復信內容來看,請求毛澤東解決工作問題與經濟困難的占了多數。
按照傳統觀念,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打下了江山,親朋好友怎么也要沾沾光。他們認為:幫忙到北京給安排個工作,對毛澤東而言,小事一樁。于是紛紛寫信!
毛澤東一一回信,言語謙遜,態度堅定:
復信文凱:“來信收讀。先生工作問題,似宜就近設法解決!蔽膭P是毛澤東表兄。
復信鄧冰:“先生工作崗位,似以在原地為適宜,不必遠游,未知以為然否?”鄧冰是毛澤東故交,當時在廣東一家中學教書。
復信凌漢秋:“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來信收到,甚為感謝。工作問題,請在當地設法解決,不要來北京,因京中人浮于事,不易解決!绷铦h秋,曾參加過辛亥革命,1925年與毛澤東結識,寫信的時候在湖南株洲。
復信周振岳:“去年十月九日來信收到,甚慰。參加工作事尚望就近解決。”周振岳1925年曾受郭亮所派護送毛澤東由長沙去廣州。郭亮是毛澤東摯友,著名工人運動領袖,犧牲前曾任湖南省、湖北省委書記。
復信李鑫:“去年十二月來信收到。工作問題,應在當地設法解決,不要來北京!崩铞卧缒暝兔珴蓶|共過事,當時在江蘇吳縣務農。
復信陳國生:“來信收到,甚慰。望你們在湖南設法求得工作,不要來北京。鄉間情形可來信告我。”陳國生是毛澤東堂妹毛澤建的過繼女兒。
復信毛貽華:“三月九日來信收到。工作事尚望就近設法解決,我現在難于為助,尚祈鑒諒!泵O華是毛澤東的房叔。
復信王云曉:“去年十一月來信收到,有志上進極好。工作問題希望就近設法解決!
復信張一權:“惠書敬悉,感謝你的好意。北京人浮于事,兄來不一定有好處,學習和工作,可就當地謀之,以為然否?”
復信王一凡:“元旦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工作事以就近設法解決為好。”王云曉、張一權、王一凡,均是毛澤東青少年時的同學。
在給毛澤東寫信的人中,毛煦生比較“執著”。他是湖南平江人,跟毛澤東沒有親戚關系,屬于“一起扛過槍”的戰友:辛亥革命爆發后,毛澤東曾經在湖南起義的新軍中當過兵,當時毛煦生是新軍輜重營文書。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后,毛煦生在一個半月里,連發3信抵京,強烈要求到北京工作。毛澤東于1949年11月15日回信道:“前后三函奉悉,遲復為歉。先生仍以在鄉間做事為適宜,不要來京。家計國難,在將來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可能獲得解決。”
毛煦生繼續寫信,還是要求進京工作。1950年5月12日,毛澤東再次復信:
“來信收到。北京人浮于事,先生不宜遠游,仍以在鄉下工作為適宜!
二、復信讀出兩大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回復給親朋好友的信,信息量極其豐富,能夠讀出兩大特點:
其一,按規則辦事,走正常程序,不搞特殊化。
在傳統思維中,改朝換代,機會多多,毛澤東的親朋好友中,務農的想進城,沒有工作的想找工作,已有工作的想換個更好的工作,在地方工作的想進首都工作……毛澤東一律婉言拒絕。譬如,他的同鄉張四維,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韶山農民運動,給毛澤東寫信時,就職于中國鹽業公司湖南省公司。毛澤東回復說:“一月十六日來信收到。吾兄已在鹽業公司獲得職業,甚好,應就此項工作努力,取得成績與信任,不要來北京。北京人浮于事,不好安置。前已復一信,未知收到否?”
毛澤東在復信中解釋,他不宜出面介紹工作,推崇“有為才有位”:“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的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薄拔嵝殖鋈喂ぷ鳂O為贊成,其步驟似宜就群眾利益方面有所贊助表現,為人所重,自然而然參加進去,不宜由弟推薦。”……
對于其他求助者,尤其是烈士親屬要求落實烈屬待遇的,毛澤東復信表示慰問之外,也強調要按統一要求辦理。他在給楊開慧的舅父向明卿復信中寫道:“令侄向鈞同志是共產黨員,一九二七年曾任衡山縣委書記,是個忠實的能干的同志,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叛變被捕,光榮殉難。以上這些,先生可以報告湖南省委。惟撫恤一事,須統一行之,不能只顧少數,如省委未能即辦,先生亦宜予以體諒!彼o革命烈士王基永的妻子龍亦飛復信中說:“去年十月來信收到。王基永同志殉難,極為痛惜。茲幸遺孤成立,業已就學,為之喜慰。撫恤及幫助令郎等工作或學習事須與全國同類情形者同樣辦理,未便某處獨異,請向當地黨政陳明情形聽候處理!
其二,言辭懇切,語氣謙遜,從無居高臨下之態。
他常常尊稱對方為“兄”,自稱“弟”,信中頗多“尚乞諒之”“尚祈鑒諒”“愚見如此,尚祈斟酌”之語。因求助信多來自湖南,他偶爾轉給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時,雖是下屬,亦是商量口氣。
周文楠是毛澤東弟弟毛澤覃的妻子,毛澤覃犧牲后,周文楠1942年在延安又成了家,她的母親周陳軒一直在韶山生活,孤苦無依,1950年4月寫信向女兒訴苦。時任沈陽市人民法院刑事庭庭長的周文楠遂給毛澤東寫信,并將母親的信轉交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完信,心里難過,同意周文楠接母親到東北生活。那時法官一貧如洗,周文楠根本沒錢到韶山接母親。毛澤東又給王首道寫信:
“毛澤覃同志的岳母周老太太年已六十,住在湘潭韶山我的家里已有十余年,同當地人民的關系甚好,是一個好老人。她的女兒周文楠同志在沈陽法院工作,現回家去看老太太。老太太前有去東北依其女兒之意,但尚未作決定。如老太太去東北,請你考慮是否可以給以旅費的幫助。如可能,在通例上說得過去的話,則幫助之,如不可能,則要她仍住現地不動,請與文楠同志商酌辦理!
湖南省研究:老太太是烈士家屬,同意旅費幫助。周文楠這才有條件回到了韶山,與暌違10多年的母親見面,并將母親接到了東北。
三、裙帶之門不可開
1927年秋天,長沙,毛澤東與楊開慧和三個孩子揮手作別,這是這對夫妻相見的最后一面!拔沂湕罹Я,楊開慧是毛澤東追念不已的一生最愛。
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收到了楊開慧哥哥楊開智的信,他喜出望外,回信:“楊開智先生:來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賀。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學習。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兒于八年前在華北抗日戰爭中光榮地為國犧牲,她是數百萬犧牲者之一,你們不必悲痛。我身體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從事農場生產事業甚好,家中衣食能過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復。敬頌大安。毛澤東”
楊開智回信:希望到北京工作。但毛澤東回信拒絕了。
楊開智早在少年時代就跟毛澤東熟悉了。他對北京也不陌生,1918年,楊開智、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應聘到北京大學任教,舉家遷居北京。當時毛澤東正好也在北京,常相會楊家,熱烈討論中國之未來,楊開智深受影響。1920年楊昌濟病逝,他扶柩回湘。1921年,他考取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今天的中國農業大學),成為當年少有的大學生,他參與創建了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社會主義研究小組,并任組長。
毛澤東是非常感謝楊開智的:他盡個人財力支持毛澤東開辦文化書社,一直掩護幫助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革命工作。楊開慧慘遭殺害時,毛岸英只有八歲、毛岸青七歲、毛岸龍三歲。敵人故意把三個孩子放了,想以此當誘餌抓捕毛澤東。楊開智和妻子李崇德冒著殺頭的危險,從監獄接回毛岸英三兄弟,在特務監視下,東躲西藏,擔驚受怕。后來根據黨的指示,又讓60多歲的楊老太太和20多歲的李崇德舅媽扮著走親戚的樣子,冒險將三個孩子轉移,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后改乘輪船到達上海,護送到上海地下黨組織,交給他們的叔父毛澤民。
楊開智唯一的女兒楊展,1937年12月在長沙入黨,1938年8月到達延安,1941年秋天在晉察冀邊區英勇犧牲。
有學歷,又是烈屬,楊開智完全符合到北京工作的條件,但誰讓他是毛澤東的親戚呢?裙帶之門,不可開。
1949年10月9日,毛澤東給楊開智回信:“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同時,毛澤東還給當時的長沙市軍管會副主任王首道寫了一封信:“楊開智等不要來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適當工作,任何無理要求不應允許。其老母如有困難,可給若干幫助!
楊開智一直在湖南工作,以自己的專長,為湖南的茶葉事業做出貢獻,他曾兼任安化茶場的解放后第一任場長,安化,就是今天著名的湖南黑茶產地。因年老體弱離職休養后,仍然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同時編寫資料,撰寫回憶錄,向青少年一代宣傳革命事跡,傳承紅色基因。
史載:晚年楊開智為人謙恭,生活儉樸。
四、“無情”中的“有情”
毛澤東絕非無情。
1950年7月19日,毛澤東給從未謀面的吳啟瑞寫了一封信:
啟瑞先生:
五月來信收到,困難情形,甚為系念。所請準予你的三個小孩加入蘇南干部子弟班,減輕你的困難一事,請持此信與當地適當機關的負責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蘇南區黨委書記陳丕顯同志一商。我是沒有不贊成的,就是不知道該子弟班有容納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個孩子的母親,望加保重,并為我問候你的孩子們。
此復,并頌
教祺
毛澤東
吳啟瑞當時任江蘇無錫師范附小低年級教員,她的亡夫王人路是湖南瀏陽人,王人路的父親王立庵,曾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就讀時的數學老師。毛澤東當時的數學成績很差,對學數學也不感興趣,王立庵耐心施教。毛澤東后來回憶說:“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是我的老師。在立庵先生的教育下,我是受益匪淺啊!當時我喜歡讀古文,而不愛數學,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視我!
毛澤東幫助吳啟瑞,不僅僅因為她是王立庵的兒媳,而是因為她實在太困難了,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八個孩子。毛澤東的復信,對這位艱難掙扎的母親來說,是雪中送炭。
毛澤東一直強調“實事求是”,當時中國百廢待興,大量工人失業,許多群眾生活困難。親朋好友求助的,實在困難,他想辦法給予幫助,但想換個好工作的,他細致做思想工作,譬如,1950年5月18日,他在給毛澤覃妻子周文楠的侄子周起鶚復信時寫道:“先生仍以在現地工作為好,雖不適意,猶勝于失業者,尚希安心從事,然后徐圖改進!
禁止裙帶關系,但有時也舉賢不避親,標準是:是否有益于黨和國家。1950年8月6日,毛澤東致信王首道,讓他安排給王季范買票來京。王季范是毛澤東的表兄,毛稱其為“九哥”,但他同時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后,他提出“用賢才、立法制、崇道德”的治國方略,供毛澤東參考。王季范進京后,歷任政務院參事室參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為黨和國家做出重要貢獻。
在《毛澤東年譜》中,記載了1950年5月24日的一件事:“閱章士釗關于薦用李儻的來信和李儻的自傳,批示:‘請周酌辦。章士釗只薦此一人,似宜用之!衷诶顑詡魃吓:‘李自謂已六十六歲,有妻室之累,無兒可靠,覺悟前非,力圖晚蓋,精力尚能做事,希望給予一工作!崩顑c毛澤東并不相識,他是長沙人,曾留學日本、德國,擔任過國民黨財政部次長,為官清廉,后參加程潛組織的湖南和平起義。毛澤東批示后,李儻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1954年,任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移居武漢,步行上班,經常只身草鞋去各地考察經濟工作。
最令人動容的,是毛澤東對張千的關心。張千任湖南一師校長時,因學雜費問題,毛澤東起草《驅張宣言》,要趕走張千。張千惱怒之下,則要開除毛澤東。幸而楊昌濟、徐特立等教師力保,毛澤東未被開除。1950年10月11日,在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緊張歲月中,毛澤東還專門給王首道寫了一封信,讓他關照貧病交加的張千:“現聞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極苦,擬請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給津貼米若干,借資養老……”
毛澤東甚至特地囑咐王首道:張千的家,在長沙妙高峰中學。
五、“情關”如何過
親情、友情、鄉情,“情關”難過,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進城“趕考”的難題之一。毛澤東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毛澤東的外祖父家在湖南湘鄉唐家坨文家,小時候,他在文家有諸多難忘時光,親友情感甚篤。1950年代,毛澤東收到表侄文炳璋的一封信,匯報了文家有人“不大服政府管理”的情況,毛澤東高度重視。1954年4月29日,他專門給湘鄉縣石城鄉黨支部和鄉政府寫了一封信:
“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里眾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態度是:第一,因為他們是勞動人民,又是我的親戚,我是愛他們的。第二,因為我愛他們,我就希望他們進步,勤耕守法,參加互助合作組織,完全和眾人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為,應受批評,不應因為他們是我的親戚就不批評他們的缺點錯誤!薄罢埬銈儗⑽疫@信及文炳璋的信給唐家坨的人們看,幫助他們改正缺點錯誤”。
是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是共產黨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