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1947年的一份檔案見證“長子情懷” 遼寧人民傾力支援全國解放戰爭

原標題:遼寧人民傾力支援全國解放戰爭
作者:高爽    發布時間:2018-08-17    來源:遼寧日報
分享到 :

安東省第四分區《關于戰勤工作的指示》。

大戰前夕,黑山縣婦女蒸干糧支援前線。

核心提示

剛剛從14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自由的遼寧,剛剛因土地改革獲得新生的農民,剛剛因東北解放煥發生機的城市,為了全國革命的勝利,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傾其所有,全力支持解放戰爭。重溫這段歷史可以知道,新時代遼寧精神中的“長子情懷”最早的文化基因,是怎樣注入我們的血液里的。

推薦語

“長子情懷” 在70年前就已經產生了

□張曉風

很多人都聽說過陳毅元帥的一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但很多人卻并不知道,指揮淮海戰役的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還有一句補充:“華東地區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

研讀新時代遼寧精神表述語時,“長子情懷”這四個字總讓我想起這兩段話。都說遼寧是共和國長子,長子所具有的顧全大局、奉獻擔當的精神,早在新中國成立前,遼寧人民支援東北解放和全國解放戰爭的過程中就已經顯露。

我無數次地研究過這段時期的檔案,充分體會到了遼寧人民為全國解放戰爭所作出的貢獻。最感動我的一點是,當時的遼寧人民剛剛翻身做主人,正在努力建設家園,物質生活還未有大的改變,但他們想的不是自己的小日子,而是節衣縮食把最好的物資、最好的設備,包括最優秀的人都送到了戰場上。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

舍小家、顧大家,只求做事、不務虛名,“長子情懷”的文化基因早在70年前就已經注入遼寧人的血液當中,到了今天,仍舊是汩汩流淌的熱血貫穿著遼寧振興發展的全過程。這正是今天重溫這段歷史能夠給予我們的最深沉力量。(張曉風 遼寧省檔案局(館)現行檔案整理處處長)

今年是遼沈戰役勝利70周年。作為遼寧人,沒有人不知道70年前的那場戰役,也都知道它對東北解放、對全國解放意味著什么。

但是,很多人卻并不知道,在浴血沙場的將士身后,是無數遼寧老百姓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歷史文獻中,有大量解放戰爭時期關于東北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各方面情況的資料,從這個視角看遼沈戰役,會讓人有不一樣的感悟。

抗戰勝利后2萬多名干部來到東北

上周,遼寧省檔案局(館)現行檔案整理處處長張曉風向記者介紹了抗戰勝利后,我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東北民主政權建立的過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立即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隊進入東北,建立了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創立了東北解放區。

9月2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在沈陽正式成立。從8月中旬到11月底,開入東北的部隊達13萬余人,進入東北的各解放區干部有2萬余名。

東北局成立之后,立即領導東北人民進行了清剿日偽殘余勢力及土地改革運動,并在普遍建立縣、市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先后成立了熱河省、遼寧省、遼北省、安東省、嫩江省、合江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綏寧省、松江省10個省級民主政府和沈陽、長春兩個特別市民主政府。

在接下來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我黨在東北的各級組織和民主政權經受了國民黨的瘋狂進攻,最終穩定了局面。

1946年8月6日,東北各省代表齊聚哈爾濱,成立了代表東北人民的最高行政機關——東北行政委員會。林楓當選為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張學思、高崇民為副主席。

“保證供給”成為東北人民的共識

張曉風說:“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東北解放區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在統一東北解放區的行政領導,強化民主政權,恢復和發展生產,動員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戰爭方面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這個意義,張曉風用一份檔案資料進行佐證,那就是在1946年8月6日這次大會上通過的《東北各省市(特別市)民主政府共同施政綱領》。

對于這個施政綱領,代表們討論了整整一天,逐條、逐句、逐字地反復辯論。

當討論綱領第五條時,代表們懷著感激的心情紛紛發言,贊成將條文中“保證給養”改為“保證供給”。有一個代表動情地說:“我們民主聯軍的戰士們,在山海關戰役后,一個排有26名戰士是赤腳的,只有鞋子,沒有襪子,一下雪就結了冰,許多人的腳都凍傷了……”其他人也極力號召用一切力量支援我們的軍隊,結果在表決時,沒有一位代表反對將“保證給養”改為“保證供給”。

張曉風說:“這就是剛剛翻身做主人的東北人民,也包括遼寧人民,對自己軍隊的感情。也正是懷著這種感情,才有了后來在整個解放戰爭過程中,對軍隊全力以赴的支持。”

對東北解放戰爭的支持

在東北局領導下,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政治覺悟,廣大農民踴躍參軍支前,鞏固后方。

首先是參軍。1947年夏季攻勢后,遼寧人民掀起新的參軍高潮。僅新金、復縣、莊河三地,在3個月內參軍者超過萬人。由于參軍踴躍,主力部隊發展很快,1945年底為20萬人,1946年底為38萬人,1947年底為70余萬人,東北戰場上的東北民主聯軍不僅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隊,為實施戰略大決戰、消滅國民黨軍隊準備了雄厚力量。在東北解放區,4年來共有160萬名優秀子弟參軍,其中僅遼東地區即達33萬余人。

然后是參戰。在1947年夏、秋、冬三次攻勢作戰中,遼寧人民三次掀起參戰熱潮。秋季攻勢中,遼西興城、綏中縣共出動民工萬余人,擔架1600余副。冬季攻勢,彰武、新立屯戰役中,由康平至彰武公路積雪數尺,軍運受到阻礙,遼北一分區群眾夜以繼日清除積雪,使運輸暢通,保證了軍火和糧秣的及時供應。

遼沈戰役打響后,處在戰區的遼北、遼寧、熱河等省成立了支前委員會,負責指揮、組織支前工作。遼北省動員人力、物力最為龐大,總計動員民工100多萬人,擔架近6萬副,出動大車6.6萬多臺,上千名干部戰斗在支前第一線上。

然后是納糧獻物。檔案顯示,遼沈戰役期間,錦西人民供應糧食870萬斤,馬草364萬斤,鍬鎬4400余把,口袋1500余條。北鎮縣慰勞前線物資,計軍鞋3.3萬余雙,肥豬900頭,豬肉9萬斤,大米、白面4.5萬余斤,雞1100余只,雞蛋1.8萬余斤。1947年冬季攻勢中,南滿鐵路工人57天內恢復修建鐵路270余公里,大小橋梁30座,架設電線250余公里。

張曉風提供了一份檔案,是1947年安東省第四分區下發至所轄各縣區的一份《關于戰勤工作的指示》。從中可以看出,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對做好戰爭的后勤保障工作所做的動員和周密部署,其中寫道:“在行將到來的東北我軍大攻勢下,今天的戰勤任務,還只是開始,無疑今后將不斷會有更繁重的任務,需要我們去作。我們四分區全體同志應積極動員起來,動員群眾支援前線,各縣區黨委要加強對戰勤工作的領導,配合全國大反攻,勝利完成支援前線的任務。”

擔負起建設東北與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雙重任務

遼沈戰役勝利、東北全境解放不久,東北局及時作出了《關于全東北解放后的形勢與任務的決議》,明確提出“一切為了支持與爭取全國戰爭的勝利,仍是東北黨的戰斗口號”,要求東北地區各省黨和政府領導全體人民,加速生產建設,擔負起建設新東北與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雙重任務。

遵照東北局的指示,遼寧解放區對全國解放戰爭及關內解放區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進行全面支援。

遼沈戰役結束不久,東北野戰軍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揮師入關,會同華北解放軍聯合發起平津戰役。遼寧解放區各級黨和政府領導全體人民,掀起了支援子弟兵入關作戰的高潮,迅速集中起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滿足入關部隊的需要。僅錦州一市就支援入關部隊糧食300萬斤、谷草40萬斤、大車599輛、牲畜59頭,還有其他大量軍需物資,并組織了2842名民工隨軍入關,擔任警戒、搶救傷員等戰勤任務,并選調了幾十名干部隨軍南下,支援關內解放區建設。

部隊入關以后,遼寧解放區擔負起巨大的軍事供應任務。大量的武器彈藥等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出山海關,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僅大連建新公司一家,1949年就生產炮彈54萬發、子彈3000余萬發,各種火藥300噸,雷管十多萬個、引信50余萬個,還生產了部分迫擊炮和200余支沖鋒槍,以及大批性能優良的其他軍工產品,全部運往關內戰場。淮海戰役中,我軍打的全部炮彈,都是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原因時曾經說過:“華東地區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

遼寧地區軍工企業較多,除生產大量的武器彈藥外,還生產了大量的軍衣、騎炮服、單軍帽、單膠鞋、軍毯以及軍用毛巾、襪子、寸帶、麻袋、嗶嘰布和帆布等,全部支援了關內我軍作戰。

另外,第四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入關后,其全部軍費開支仍由東北解放區負擔。1949年東北解放區全年軍費開支為151934萬元,折合糧食約380萬噸,其中大部分是用于第四野戰軍的軍需開支。而這些軍需開支的30%左右是遼寧解放區上繳的。

在經濟支援方面,遼寧解放區也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了幫助關內解放區恢復和發展生產,東北解放區1949年調運給中央80萬噸糧食、150萬立方米木材、30萬噸鋼鐵;支援華北解放區20萬噸糧食,支援關內解放戰爭物資302萬多噸。這些糧食和物資很大一部分是遼寧解放區支援的,尤其是鋼鐵,全部出于遼寧。

為了保證關內迅速修復粵漢、淮海、淮南、同蒲鐵路的需要,根據東北局的決定,遼寧解放區拆除了鳳凰城至寬甸及至賽馬煤礦段和葉柏壽至赤峰段的鐵軌、橋梁器材,并運進關內。遼寧解放區還支援關內機車幾十臺、客車百余輛、貨車數百輛,有力地支援了關內解放區的經濟恢復和建設,配合了全中國的勝利進軍。

隨著全國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共中央決定從東北抽調5.3萬名干部隨軍南下工作。這些干部、職工及知識分子,在我軍解放的新區配合軍事行動,摧毀國民黨多年的反動統治機構,建立革命政權,率領人民群眾迅速恢復并發展生產,支援前線,為推進全國解放的全面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檔案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