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劉少奇敵后辦學記

作者:劉靜    發布時間:2018-02-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劉少奇歷來重視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員教育問題。從1939年到1942年的短短4年間,劉少奇在敵后抗日根據地物資極度匱乏、教學場地極其簡陋、工作任務異常繁重的情況下,仍舊想盡一切辦法,先后舉辦了山西黨訓班、豫西省委黨員干部培訓班和竹溝訓練班,創建了抗大分校和華中局黨校,并親自為培訓班和黨校學員上課。劉少奇在領導黨員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關于黨員教育的重要思想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建學說;成為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黨的建設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科學的實踐依據。

文人教游擊,講得頭頭是道

1937年11月8日,華北最后一個大城市太原失守。失守前幾天,劉少奇率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從太原經介休、離石撤到了晉南臨汾附近的劉村。劉少奇和北方局機關在一個名叫“五同豐”的大院內開始了緊張的工作。當時,山西全省都在開展游擊戰,到處都有群眾尋找和等待共產黨與八路軍去領導他們,而干部的缺乏,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少奇率領一班人,克服經費緊張、辦學條件艱苦、教員缺乏等困難,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在臨汾劉村五同豐西南的一座農家大院里開設了山西黨訓班。

參加第一期黨訓班學習的黨員有10多人,劉少奇親自為黨訓班學員上課。他結合形勢主講的《抗日游擊戰爭中的各種基本政策問題》等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深受學員歡迎,對于學員及時了解和掌握黨的基本政策和統一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楊尚昆曾回憶劉少奇在山西黨訓班上課的情景:文人劉少奇教游擊戰爭,講得頭頭是道。

劉少奇在講課中提出:游擊戰爭是要有根據地的,沒有根據地的游擊戰爭就不能長久堅持。在華北的日軍雖然占領著交通要道與主要城市,但各省邊沿山地及廣大的農村,日軍是不能到達或不能經常武裝占領的。在這些區域中就應該建立抗日根據地,作為游擊隊活動的后方。我們的方針就是要在這些區域中建立真正的人民的抗日政權。這些觀點,對于鞏固和壯大根據地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黨員干部訓練班在劉村先后開辦了3期,為中共山西省委培訓了60多名黨員干部。按照黨訓班的形式,山西一些地方黨組織也開辦了黨校和黨訓班,推進了地方黨組織的發展。

此外,劉少奇領導北方局和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在臨汾開辦了許多一星期畢業的訓練班,尤其是開辦了培養游擊戰爭骨干的八路軍“學兵隊”,先后培訓了七八百人,為晉南各縣開展游擊戰爭積蓄了骨干力量。

開辦豫西省委黨訓班,第一次闡述共產黨員修養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舉行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為了保證這一戰略方針的實現,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在成立南方局負責大后方工作的同時,又設立中原局以加強黨對華中工作的領導。劉少奇兼中原局書記,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省黨的工作,概歸中原局指導。這就把“發展華中”的戰略重任托付給了劉少奇。

經過不到半個月的準備,11月23日,劉少奇同朱理治、李先念、郭述申等幾十名干部,分乘4輛大卡車,晝夜兼程趕赴華中。28日,劉少奇經西安短暫停留后,到達河南西部的澠池兵站。

12月20日,劉少奇在澠池兵站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干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豫西特委,洛寧、靈寶、偃師、密縣四個中心縣委和重點縣委的負責人。會議上,劉少奇詳細傳達了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會議進行了一個星期左右,確定了豫西黨的工作方針。1939年1月初,為進一步充實華中地區領導力量,劉少奇在澠池兵站舉辦了兩期黨員干部培訓班(又稱豫西省委黨員干部培訓班)。每期有三四十人,均為豫西省委所屬各級黨組織的領導干部。

第一期訓練班是在一間窯洞里舉行的。劉少奇在訓練班上首次講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報告的提綱是他在澠池兵站期間,擠出夜晚時間撰寫的。一開始,劉少奇用他那濃厚的湖南話說:“大家是帶著不同目的來到革命隊伍的,有的是為了找出路;有的是為了抗日;有的是因為家庭不和來的。雖然各有不同目的,但是能夠到共產黨這里來,這就好嘛!這條路大家走對了。因為我們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放全人類,最后解放自己。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為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解放,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光輝寫照,我們革命隊伍里的每個同志,都要加強學習,鍛煉改造。”

最后,劉少奇還分析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國內與國際條件;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發展歷史,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結合黨的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為什么要進行修養和怎樣進行修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劉少奇的報告,使接受訓練的黨員干部受到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為開創豫西抗日斗爭新局面,從思想上和組織上做了重要準備。這也是劉少奇第一次較系統地闡述共產黨員修養的問題,報告的提綱已經形成《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基本輪廓。

舉辦竹溝訓練班,系統闡述共產黨員修養和中共黨史

竹溝鎮是確山縣西部的一個小鎮,地處確山、泌陽、遂平、桐柏四縣的邊界地區,三面環山、一面靠水,地勢險要。竹溝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原領導抗戰的指揮中心。劉少奇到達竹溝后,住在鎮北一個四合院內的一間土屋里。他根據中央指示組建了中原局領導機關,并組織召開了中原局會議,對中原各地的工作做了具體部署。他明確提出:“在目前鄂中黨的中心任務,是在最短時期內,擴大與創立一支5000人以上的黨可直接領導的新四軍。只有完成這一中心任務,才能在目前及可能的長久摩擦之下,確立我黨在鄂中之地位,才有可能應付各種事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并加強中原地區黨組織的建設,劉少奇在竹溝舉辦了軍政教導大隊和黨員訓練班(新民隊)、青年訓練班、婦女訓練班、地方武裝干部訓練班,以及電訊、機要、衛生、供給、司號等專業訓練班,培訓黨政軍的各級領導骨干和游擊戰爭所需要的各種技術人才。劉少奇多次為學員講課,并親自給這些訓練班學員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共產黨員修養、中共黨史等。

據劉少奇身邊工作人員薛丹浩回憶:劉少奇講授黨史時說,對一個黨來說,在曲折不平的道路上,也會犯錯誤,比如我們黨犯了陳獨秀右傾錯誤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對一個人來說,特別是青年人,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關鍵是要善于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小小的竹溝鎮因此紅火起來,四鄉的農民把它比作“烏云中的一塊晴天”。至1939年10月劉少奇率中原局領導機關離開竹溝時,教導大隊和各種培訓班共培訓學員3000余人,其中黨員2200多人,并為延安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選送學員220名。參加訓練的部分學員回到地方工作,大部分充實到新四軍主力部隊,或者成為地方武裝中的骨干力量。竹溝也因此被譽為中原的“革命搖籃”。

創建抗大第五分校并兼任政委

1940年2月20日,劉少奇向中央建議,在華中應立即成立抗日軍政大學分校或新四軍干部學校,吸收投奔新四軍的大批青年學生。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后,在劉少奇的指導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軍政干部學校、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干部學校、新四軍皖東干部學校等,在鹽城合并組建抗大第五分校,校址設在海陸中學,劉少奇兼任政委,陳毅兼任校長,張云逸任副校長,謝祥鈞任教育長。分校編為5個大隊和1個機炮連,全校干工、學員共3000多人。組建當日,在海陸中學大操場上舉行了分校成立大會和第一期開學典禮,劉少奇出席了大會并講話。他說:“抗日軍政大學是為部隊培養骨干的,你們都是各部隊選送的優秀干部和老戰士,畢業后就是一名大學生了,就是部隊的基層領導和骨干了,你們學習很重要,任務也是很艱巨的。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盡快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軍事技術水平,為打敗日本侵略者而英勇奮斗!”

5個大隊的學習重點各有不同,一、二大隊為軍事隊,三大隊為政治隊,四、五大隊是為部隊培養文化、宣傳、文藝骨干的隊。劉少奇在抗大五分校分別為學員作了三次《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演講,并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印成小冊子發給黨小組,星期六黨日活動時組織黨員學習討論。星期六早上,大隊一般都要進行會操,劉少奇經常參加,有時還親自進行講評。

抗大的生活異常艱苦,劉少奇和學員過著一樣的生活,穿一件深灰色的舊棉布短大衣,經常同陳毅等領導來到學生宿舍噓寒問暖,促膝談心。皖南事變后,鹽城一度作為新四軍的軍部和抗大第五分校所在地,曾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和封鎖,這給抗大學員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躲開敵人飛機的襲擊,校部干脆給每人發一張小板凳,白天跑到城外的亂墳堆里上課。當時劉少奇給學員講授黨的性質和任務,與學員一起來到野外。數九嚴寒,劉少奇衣著單薄,站在刺骨的寒風中講課,語調堅定有力、神態鎮定自若,使學員們很受感動和鼓舞。

皖南事變發生的第二天早晨,劉少奇來到操場向抗大學員宣告這個消息。他在講話中首先分析了形勢,明確了抗大的方針,勉勵大家要在黨中央和毛主席領導下,刻苦學習政治軍事,將來分赴各個崗位能挑起革命的重擔。他說:“我們八路軍、新四軍不僅是同敵人打仗的戰斗隊,而且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工作隊,要做到拿起槍桿能上戰場、拿起筆桿能寫文章、拿起書本能上課堂、拿起鋤頭能種莊稼。敵人可能要干擾和破壞我們的學習,我們就更要意志堅定,抓緊時間刻苦學習,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這堅強有力的話語,讓學員精神振奮。劉少奇動員全體學員做好戰斗準備,等待中央指示,打到皖南去,營救軍部的同志。

1941年1月11日,北風怒吼,寒冷異常。日軍突然出動了15架飛機,對鹽城進行狂轟濫炸,抗大宿舍被炸成了一堆瓦礫。當天晚上,校部召開緊急會議,劉少奇在會上作了政治動員。他氣憤地說:“國民黨反動派不抗日,制造皖南事變,打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幫了鬼子的忙。鹽城是新四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將成為敵人的主要襲擊目標。因此,一方面,我們要有自我犧牲精神,立足于打;另一方面,又要爭取和平、爭取團結、一致對外。”會場上群情激憤、熱血沸騰,劉少奇揮著右手,冷靜而沉著地說:“你們有頑強的革命斗志和英勇殺敵的精神,這是很可貴的。但干革命要講究戰略和策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20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革命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必須要依靠三大法寶,這就是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這三個法寶缺一個也不行。”接著,劉少奇對三大法寶的意義和重要性作了詳細的、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師生們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抗大五分校訓練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軍事、政治干部,適應了抗日武裝不斷發展壯大的需要,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建華中局黨校并兼任校長

皖南事變后,針對蔣介石頑固派的罪惡陰謀,黨中央采取了針鋒相對、堅決反擊的方針,一方面揭露皖南事變的真相;一方面重建新四軍軍部,新四軍各部隊也進行了整編。

新四軍各部主要來自南方8省15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長期分散作戰。皖南事變使少數不堅定分子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一部分干部和戰士不愿放棄八路軍的番號;有些北方戰士有鄉土觀念,對到南方作戰鬧情緒。為了統一思想,劉少奇把連以上干部集中起來學習了兩個星期,做了許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還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作為教材發給大家。

1941年4月下旬,劉少奇提議在鹽城創辦華中局黨校,著重培訓華中部隊團以上和地方縣以上的干部,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質。劉少奇親自兼任校長,彭康兼任副校長,溫仰春任教育長。黨校設兩個隊,第一隊的學員為團、縣以上干部,第二隊的學員主要是青年知識分子。劉少奇明確指示,黨校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校,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干部。根據這個辦學方針,黨校設置的主要課程有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為此,劉少奇常到黨校授課,主要講授黨史、形勢、戰略策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課程。

隨著黨內思想斗爭的發展,特別是總結皖南事變經驗教訓中,有些地區和部門產生了一些偏向。1941年7月2日至3日,劉少奇在華中局黨校連續作了兩天講演,全面總結黨內斗爭的歷史經驗,闡述進行黨內斗爭的正確原則和方法。他明確地提出黨內斗爭的性質“主要的是思想斗爭,它的內容是思想原則上的分歧與對立”。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按照列寧主義的建黨原則進行的,沒有西歐社會民主黨的那些傳統和習慣。但由于中國的具體國情,往往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常常使我們黨內的斗爭進行得過火,斗爭得太厲害”。他指出黨內思想斗爭應該適當開展的原則,深有感觸地說:“同志們首先要了解,黨內斗爭是一件最嚴重最負責的事,絕不可以草率從事,我們必須以最嚴肅最負責的態度來進行……”這篇演講稿傳到延安后,在《解放日報》全文發表。毛澤東親自寫了編者按,指出:“這是劉少奇同志于1941年7月2日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的演講,理論地又實際地解決了關于黨內斗爭這個重大問題,為每個同志所必讀。現當整風學習開展與深入的時期,特為發表,望全黨同志注意研讀。”在黨的建設理論中,像劉少奇這樣全面系統地集中論述黨內斗爭的問題還是第一次。

7月,日軍向鹽城地區發動大規模“掃蕩”后,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在同日軍“兜圈子”中轉移到阜寧縣。華中局黨校也隨著遷到阜寧縣西南的偏僻水鄉汪朱集。10月,第二期培訓班開學,這期學員仍是軍隊團以上干部和地方縣以上干部,共200多人。

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了解學員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劉少奇索性搬到黨校,和學員在群眾家里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了一個多月。劉少奇經常通宵達旦地備課,雖然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但仍堅持講課。劉少奇沒有其他個人愛好,只保持著每天上下午在街上散步的習慣,其余時間都在緊張地工作。

據當時擔任華中局黨校教育長的溫仰春回憶:劉少奇每夜都把彭康、傅秋濤以及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召去匯報討論情況,根據情況,再作補充報告和問題解答。夜晚,菜油燈光若明若暗,而劉少奇的臉上卻是神采奕奕,他不時把匯報的情況寫在本子上,又不時地微微抬起頭來以商榷的口氣說些極為精辟的見解。

在這一個月中,劉少奇先后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戰爭和戰略問題》《人為什么犯錯誤》《反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民主精神與官僚主義》和《論黨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等近20個課題。特別是在11月間所作的《論學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對黨的民主集中制理論作了深刻闡述。

他的報告深受學員和干部的歡迎,不僅黨校學員聽,華中局機關和新四軍的干部也都去聽。“那時的黨校,沒有課堂,沒有禮堂,更沒有擴音設備。劉少奇授課時,新搭成的大草棚里坐滿了學員,各地來的負責同志只能坐在草棚外邊場子上,場子上也坐得滿滿的”。這些報告還在《江淮日報》和黨內刊物《真理》上刊登,對普遍提高華中各級干部的領導水平,促進各抗日根據地的鞏固起了重要作用。

來源:《世紀風采》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