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張太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怎樣提出的

原標題:張太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怎樣提出的
作者:張太原    發布時間:2018-01-19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一個歷史的、政治的范疇,反映了一定社會的政治關系,指的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其主體是從事各種勞動的廣大群眾。它是一個整體或集合體,由不同的社會群體構成,與群眾、民眾、大眾等詞同義,很多時候又合在一起稱人民群眾。任何個人都不能稱為人民。

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人民的具體內涵是不同的。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寫到:“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現在的中國,人民的范圍更加廣泛,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愛國者。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須臾離不開人民。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人民的地方就有203次之多,并四次提到“以人民為中心”,特別是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方略進行了系統論述,充分體現了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黨的基本理論的重大創新。

黨的十八大前后,長期積累的一些問題已變得較為突出,諸如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吏治腐敗、社會矛盾凸顯、黨內特權思想濃厚等。在少數范圍和領域,黨與人民的關系處于某種緊張狀態,特別是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日益增加,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時有發生,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這“四風”,是當時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如果“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所以,從2013年6月開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正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出了一個嶄新的號召——“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應該是“以人民為中心”用語的最早出處。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針對不同的領域和工作,多次談到了這一取向和要求,外延不斷擴展,內涵不斷豐富。其中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

一是精神財富的生產。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希望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2016年2月,他在主持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時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同年5月,他在主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同年11月,他在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暨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時指出,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稍后,他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再次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

二是物質財富的生產。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稍后,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他強調,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2016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他說,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他還特別強調,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由此可知,“以人民為中心”主要是關于發展問題的一種新理念。同年7月,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黨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同年9月,他在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同年12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他再次強調“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稍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他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做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

可見,在十九大之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已經是一個響亮的提法,頻繁地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之中。實際上,更主要的是十八大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做法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從改善黨與人民的關系開始治國理政的,特別是從解決教育、醫療、戶籍、社會保障等一系列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集中致力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精準扶貧,一手抓橋頭堡建設,比如自貿區、雄安新區、“一帶一路”等。從而使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正確處理與人民的關系,提出對人民的正確態度,標明為人民做什么、怎樣做,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優良的傳統。黨的歷屆領導人都是這樣做的。顯然,到習近平總書記這里,他把這條“主線”畫得更粗了,上升為黨的一切事業和工作的“中心”。

可以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全部實踐之中,貫穿于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中。在十九大報告中,它則是貫穿于各部分的靈魂,特別是經過新的闡釋,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和方略產生的過程,對學習十九大精神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