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尋烏調查》的當代價值

原標題:《尋 烏 調 查》 的 當 代 價 值
作者:陳金龍    發布時間:2018-01-10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1930年5月,紅四軍攻克尋烏縣城,毛澤東利用紅軍在安遠、尋烏、平遠分兵發動群眾的機會,在中共尋烏縣委書記古柏協助下,在尋烏開展了20多天的社會調查,對尋烏的政治區劃、地理交通、商業活動、土地關系、土地斗爭的狀況,進行了全面而詳盡的考察分析,這是毛澤東當時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后來整理成《尋烏調查》,共5章39節,8萬多字。《尋烏調查》是毛澤東農村調查的經典之作,其中蘊含的調查研究思想與方法,對于新時代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調查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調查研究才有針對性,才會有所收獲。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前言中指出:“關于中國的富農問題,我還沒有全般了解的時候,同時我對于商業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因此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他決定對尋烏縣城進行調查有著明確的問題意識,力求通過調查弄清當時的富農和商業現狀,及時解決黨在土地革命中的路線問題,制定對中間階級和中小工商業者的具體政策。因此,毛澤東不僅調查了農村,還調查了城鎮,尤其調查了城鎮的商業和手工業狀況及其歷史發展過程和特點。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掌握了城市商業情況,掌握了分配土地的各種情況,為制定正確對待城市貧民和商業資產階級的政策,為確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農的“抽肥補瘦”原則,提供了實際依據。

調查研究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調查研究是一種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選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調查對象與樣本,關系調查結論的可靠性與科學性。毛澤東之所以選擇尋烏進行調查,是因為“尋烏這個縣,介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明了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通過對尋烏的調查,對贛南、閩西的基本情況也就有了大致了解。調查開始之前,毛澤東在對尋烏基本情況進行摸底了解的基礎上,親自準備和擬定調查綱目,既有大綱,也有細目。共列出5個大目,每個大目之下又列出幾個至十幾個細目,在細目之下再列出作討論式調查的具體問題。比如在細目“尋烏城”之下就列出多達25個具體問題。尋烏調查的形式多樣,開調查會是掌握情況、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毛澤東先后邀請郭友梅、范大明、趙鏡清、劉亮凡等11人開調查會,他們大部分是本地人,就身份來說,有蘇維埃干部、教師、商人、農民、工人和士兵等,對尋烏的歷史和現狀比較熟悉。調查會開了10多天,由毛澤東本人按照綱目發問。毛澤東還到中共尋烏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木工店、商會等地進行實地調查,并定期同農民一起參加勞動,利用休息時間進行訪問式調查,廣泛收集信息,掌握了不少真實情況。在尋烏調查過程中,毛澤東凡事都親力親為,形成了幾十萬字的調查筆錄,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調查研究要深入細致。尋烏調查,是一次深度調查,不是“走馬觀花”式的調查。關于尋烏的交通,毛澤東具體分析了水路、陸路、電報、郵政、陸路交通器具的情況。關于尋烏的商業,毛澤東具體調查了從門嶺到梅縣、從安遠到梅縣、從梅縣到門嶺、從梅縣到安遠與信豐經尋烏的生意情況,以及惠州來貨、尋烏的出口貨、尋烏的重要市場等情況,詳細調查了尋烏城市場各種貨物的種類、店鋪分布、經營品種、專賣經營、商品成色、貨物來源、市場價格、銷售方向、年度貿額、榮枯演變、店員制度等情況。關于尋烏的舊有土地關系,毛澤東從農村人口成分、舊有田地分配、公共地主、個人地主、富農、貧農、山林制度、剝削狀況、尋烏文化等9個方面作了詳細調查。其中,對尋烏8個頭等大地主、12個二等大地主、113個中地主的具體情況一一進行了分析。關于尋烏的土地斗爭,毛澤東從分配土地的方法、山林分配、池塘分配、房屋分配、分配土地的區域標準、城郊游民要求分田、留公田、分配快慢、抵抗平田的人、非農民是否分田、廢債、土地稅、土地斗爭中的婦女等17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因此,尋烏調查細致入微,獲取的資料十分詳實。

調查研究要實事求是。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客觀呈現事實,不回避問題。比如,對于尋烏的剝削狀況,毛澤東分析了地租剝削、高利剝削、稅捐剝削三種類型共23種具體剝削方式,其中包括“禾頭根下毛飯吃”“要衫褲著去撈”“賣奶子”等極端剝削方式。通過調查,毛澤東發現尋烏有近40%的農民剛打下禾、交過租就沒有飯吃。針對“賣妻鬻子”的傳言,毛澤東經過調查發現賣兒子的現象在尋烏農村十分普遍,債主聽說有人家賣了兒子后,馬上就會上門討賬。尋烏調查真實反映了當地老百姓的生存境遇,沒有夸大也沒有隱瞞農民被剝削的情形。在《尋烏調查》中,毛澤東還承認“有個大缺點”,“就是沒有分析中農、雇農與流氓”。此外,在“舊有土地分配”問題上,“沒有把富農、中農、貧農的土地分開來講”。客觀說明調查研究的不足,同樣體現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調查研究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調查研究的過程,是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的過程。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深刻認識到:對于地主必須給予生活出路;對于富農應在經濟上限制而不是徹底消滅。通過這次調查,毛澤東進一步弄清了富農問題,提出了“抽肥補瘦”的土地分配方案,為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提供了實際依據;進一步弄清了城市商業狀況,明確了城市和鄉村的關系,為深化中國革命道路理論提供了重要支撐。1941年9月,毛澤東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寫道:“到井岡山之后,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特別是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深化了對調查研究的認識。根據尋烏調查以及多年調查研究的感受和經驗,毛澤東寫下了《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著名論斷。同時,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闡釋了調查的技術與方法,包括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調查會到些什么人、開調查會人多好還是人少好、要定調查綱目、要親身出馬、要深入、要自己做記錄,這些都是毛澤東在尋烏調查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是自身調查經驗的總結升華,為此后全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規范和遵循。

2011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曾這樣評價毛澤東的尋烏調查:“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領導干部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問題、認清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