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反對新媒體空間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作者:儲著武    發布時間:2016-04-20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關于歷史學與新媒體的關系,有人認為歷史學與新媒體關聯越多越好,新媒體為歷史學發展打開新空間;還有人認為新媒體介入歷史學太多太深不是什么好事,主張對其加以限制。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存在一定的偏頗。

首先,歷史信息所承載的內容值得分析。一般情況下,人們可以在新媒體中傳播任何歷史信息,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2015年初,有些人借助新媒體熱炒“張靈甫是抗日名將”問題,一時間輿論嘩然,官方后來還出面澄清謠言。這則事例之所以引起大眾強烈反應,根本原因還在于這些歷史信息本身所承載的內容。正如有學者所指出:“如今進入了信息社會,國內外的政治斗爭也突出表現在網絡等各種新媒體上,思想多元化的現狀也為一些敵對勢力展開信息輿論進攻和思想滲透提供了空間。特別是有些‘逢共必反’的人活躍于一些媒體上,故意頌揚中國革命打倒的人物,如稱上海流氓頭子杜月笙也是‘抗戰有功’,川西一霸劉文彩‘造福鄉里’,禍害河南的湯恩伯和張靈甫一樣是‘抗戰名將’。這種鼓噪的目的,只是想說中國革命的對象都是些‘好人’,就此來否定當年的革命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合理性。這

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學‘公正’,而是一種政治斗爭手段。”由此看來,新媒體時代,有人傳播歷史信息,不是無意為之,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加工、有所側重。這正是前文所說的內容的選擇性。

其次,傳播者動機值得考慮。新媒體使用者,究竟抱什么目的和動機來進行歷史信息的傳播需要進行分析。專業歷史學者利用新媒體傳播自己的研究成果,闡述對于歷史問題的認識,發表自己的看法。普通大眾則偏愛傳播一些所謂的歷史之謎、歷史真相、歷史解密之類的東西,至于歷史事實是什么,恐怕他們并不怎么關注。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于歷史信息的傳播動機顯然不一樣,有些人有意為之,有些人無意為之。畢竟大多數人對于歷史問題的關注,不會像歷史學者那樣抱有審慎的專業態度和專業精神,恐怕只有那些顛覆性的說法、觀點才能吸引大眾眼球并廣泛傳播。

目前,國內思想界一些現象值得注意。部分網絡大V以及打著“公知”旗號的人士利用新媒體,將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觀點加以包裝,堂而皇之地在新媒體平臺大肆傳播,影響極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普通大眾的好奇和圍觀心理,使其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思想觀點的積極傳播者。這些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觀點,直接指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結論,欲全盤否定而后快。即便學術界有學者站出來辯護,新媒體背后推手也會主動挑起事端,進行人身攻擊。這就是新媒體空間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成災的重要原因。新媒體空間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已經引起了部分學者的高度關注。有學者指出:“歷史虛無主義者的各種論調和言論,在傳播上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傳播手段上,更加注重新媒體。……二是在傳播內容上,更加注重碎片化。……三是在傳播形式上,更加注重隱蔽化。”有學者將這種現象稱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時尚”表現。

利用新媒體來散布和傳播歷史謠言以及錯誤信息,歪曲、捏造以及碎片化各種歷史問題以誤導大眾,制造思想混亂和輿論攻擊等,直接干預大眾對歷史問題的認知,這是當前歷史信息傳播中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的主要表現。

當前,針對新媒體歷史信息傳播中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高度重視互聯網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進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法制建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具有內在統一性,二者相輔相成,互相離不開。習近平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安全,實質是各個層面信息本身的準確和安全問題。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中央專門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國家網信辦先后發布“微信十條”(即《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等,加強了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管理。全國人大也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適時啟動了網絡安全的立法工作。這就是說,包括歷史信息在內的傳播必須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管理。二是從學術研究層面深入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國內主流刊物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討論并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各高等學校和相關研究機構召開主題為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研討會、座談會,或發表專題批駁文章,或出版專門論文集,從不同層面形成了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強大輿論氛圍。三是切實采取有力措施,依法關閉一批有害的新媒體歷史信息傳播平臺。2015年初,國家網信辦依法關閉了133個傳播歪曲黨史國史信息的微信公眾號,這些微信公眾號以“揭秘”“真相”為噱頭,打著“你不知道的歷史”“這才是歷史”“我知道的歷史”等旗號,捏造事實,歪曲歷史,混淆視聽,大肆傳播歪曲黨史國史等違法和不良信息。上述舉措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新媒體歷史信息傳播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并未完全消除。這里面有較為復雜的原因:首先是目前各種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踐大都局限在學術研究層面,并沒有完全傳導到社會大眾層面,這就大大降低了批判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次是真正弄清每一條信息的真實性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如對狼牙山五壯士事跡中一些歷史細節的厘清就頗費周折;最后是網絡安全管理的法治化進程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對網絡運營者的責任劃分、官方管理機構的職責界限等。

關閉微信公眾號、網站以及刪除歷史信息的做法,短期內能很快減少錯誤歷史信息的傳播空間,但長期來看,關閉的微信公眾號“改頭換面”后又會“死灰復燃”,刪除的信息又會通過其他途徑重見天日。筆者認為,有效解決新媒體歷史信息傳播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需要在互聯網安全視域下重新審視歷史信息傳播的問題,多管齊下構建歷史信息傳播的良好網絡生態。

第一,要構筑互聯網安全和信息化的強大法治防火墻。當今世界,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深,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加強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管控,是國家互聯網監管部門的職責所系。偌大的網絡空間充斥著海量信息,消除歷史虛無主義傾向需要盡快構筑國家信息安全的強大法治防火墻。國家要盡快通過互聯網安全和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規,將信息傳播者的責任和權利納入法治管理的籠子里;互聯網監管部門要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疏導工作,有效消除各種錯誤思潮泛濫的空間;互聯網治理要與時俱進,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準確預判,做好互聯網安全的頂層設計和有效應對。

第二,要適應新媒體發展變化,主動作為,精準發力。新媒體歷史信息的大量傳播,倒逼我們在史學研究以及歷史信息傳播等方面作出改變。國家主流機構一方面應該重視新媒體空間中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全面收集整理新媒體空間中各種似是而非的歷史信息,辨析其中存在的錯誤;一方面應該積極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變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同時,也不能總是處于被動應戰的局面,而是要就新媒體空間存在的集中問題公開闡明立場、觀點,并向全社會公布,做好正本清源工作。

第三,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學者要造謠和傳訛確實比一般人更加容易。不容否認,新媒體傳播的一些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觀點確實同部分歷史學者的參與有關。正因為這樣,歷史學者更應該增強職業責任感,堅持歷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不造謠、不傳訛,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第四,要高度重視歷史信息的來源和真實性,傳播準確可靠的歷史信息。新媒體平臺中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與歷史信息傳播者密切相關。有的門戶網站及新媒體平臺的網絡編輯在利益驅使下陷入“標題黨”的誤區,傳播具有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的信息;有的信息使用者利用新媒體,胡亂轉發各種歷史信息,不自覺地充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馬前卒”。對此,新媒體歷史信息傳播者一方面要加強對歷史問題的學習,尤其是一些重大歷史問題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提高對各種歷史信息的分辨能力,去偽存真,自覺地遵守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

第五,要加強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的宣傳教育工作。新媒體時代,歷史教育工作要在傳播的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使得人們易于接受。利用新媒體來為歷史信息的傳播服務,能夠更好地進行歷史教育工作,增強人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最好教科書,理應予以廣泛宣傳,成為凝心聚力、匯聚共識的思想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新媒體時代歷史信息傳播的問題和解決路徑逐漸明晰。新媒體傳播歷史信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確實具有巨大的傳播優勢,是以往任何時期傳統的傳播媒介所無法比擬的;另一方面又為歷史虛無主義思想觀點提供了傳播的空間,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既然人們已經身處于新媒體時代,就應該適應這個趨勢,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限制或者消除其不利方面。習近平指出:“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傳播優勢。”這些論斷完全適用于新媒體時代歷史信息的傳播。盡管新媒體時代歷史信息的傳播面臨著新問題、新情況,但只要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做足功夫,歷史虛無主義傾向一定會得到有效遏制乃至消除,歷史信息傳播的清朗網絡空間最終會形成。

﹝文章來源:《黨的文獻》2016年第2期,作者儲著武,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