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針對改革“西化論”“滯后論”“懷疑論”的鮮明立場和明確回答
在領導和推動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面臨著國內外這樣那樣的議論,面對涉及改革方向的大是大非問題,黨中央始終秉持一貫的鮮明態度和政治立場。十八大以來,針對社會上質疑改革方向的噪音雜音,習近平在予以明確回答的同時,也從理論上作出了深刻闡釋,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第一,關于改革“西化論”。有的人把中國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這無疑是對改革的有意曲解。習近平態度鮮明地指出:我們推進改革,關鍵問題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能把這說成是不改革”;我們不斷推進改革,“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我們要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圇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囫圇吞棗”“不能邯鄲學步”,這些態度堅定、立場鮮明的回答,既揭露了一些人借宣揚所謂“普世價值”“憲政理論”之名實則要按照西方政治標準來改變我國政治制度的圖謀,也表明了我們堅定走自己道路的決心。政治制度不可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來抽象評判,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別的國家有而我們沒有就簡單認為有欠缺,要搬過來;或者,看到我們有而別的國家沒有就簡單認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這兩種觀點都是簡單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確的。
第二,關于改革“滯后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被譽為“中國奇跡”“東方神話”“世界引擎”等等。相比之下,有些人就拿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進行比較,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滯后,成效不顯著,有的甚至把成就都歸功于經濟體制改革,把問題則歸咎于政治體制改革。對此,習近平旗幟鮮明地指出:“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在某些方面、某個時期,快一點、慢一點是有的,但總體上不存在中國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沒有改。”黨中央始終強調,凡是符合正確方向、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就要堅決改;凡是不符合正確方向、不應該改的,就決不能改。比如,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討論司法體制改革時,習近平特別強調,我國司法制度總體上與我國國情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適應的;我們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強調要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并不是說這些制度是落后的、不適應的,而是通過改革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的制度。所以,關于改革“滯后論”,表面上是拿我國政治體制同經濟體制改革作對比,本質上還是以西方政治標準對我國政治制度指手畫腳,與“西化論”實際上是一回事。
第三,關于改革“懷疑論”。30多年改革實踐,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比如貧富差距問題、道德滑坡問題、環境破壞問題,等等。有些人由此認為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有人干脆否認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針對這種改革“懷疑論”,習近平從理論上作出了進一步闡述。
其一,怎樣看待中國社會的根本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對中國作出所謂“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的判斷和認識,都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我們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比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
其二,怎樣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堅持“兩個不能否定”,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看待新中國60多年建設和發展中出現的曲折、失誤和問題。習近平指出:“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同理,對改革開放后的實踐探索,也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發達國家在幾百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也難免會在我國幾十年的時間內集中出現。但這些問題同我們的成績是不能等量齊觀的,換句話說,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改革發展的支流,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更不能以問題為由質疑改革,甚至質疑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
其三,怎樣解決當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復雜。習近平多次強調,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30多年來,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今后,我們還將堅持用改革的辦法來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的。只有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才能不斷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因此,任何質疑改革甚至否定改革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揭示歷史、反映現實,也引導未來。只有在歷史和現實問題上形成認同、達成共識,才能對未來的前進方向形成認同、達成共識。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質疑或否定改革方向的言論都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實質上是通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現實實踐來達到動搖或模糊我們前進道路和既定方向的一種政治圖謀,其結果必然把人們誤導到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或封閉僵化的老路上去。
(文章來源:《黨的文獻》2015年第6期,作者王香平,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