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五四指示》的不徹底性是必要的?
對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土地政策《五四指示》的評價,目前史學界一方面肯定其歷史作用,另方面又認為它對中小地主、舊式富農、開明紳士等照顧太多,不利于消滅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不徹底性。然而,這種不徹底性在當時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呢?
從當時的形勢看,一方面,由于內戰危險嚴重增長,爭取和平民主的關鍵是自衛戰爭的勝利。因此,從戰爭和農民的土地要求出發,減租減息政策必須改變。否則,就不能真正發動解放區的廣大農民,就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就難以取得自衛戰爭的勝利。另一方面,改變減租減息政策,實行新的土地政策,又不能違背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自衛戰爭是爭取和平民主的手段,土地政策適應戰爭的需要,也就是要適應爭取和平民主的需要。當時,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一方面要通過自衛戰爭,另一方面要繼續鞏固爭取和平民主的統一戰線。要使新的土地政策適應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就必須適應戰爭和鞏固爭取和平民主的統一戰線這兩個方面的情況。
要適應戰爭和農民的土地需要,就必須進行土改,剝奪進行封建剝削的土地占有者。而土地占有者中的中小地主、富農、開明紳士等又是中國共產黨進行爭取和平民主斗爭的統戰對象。如果新的土地政策對他們打擊過重,農村階級關系會頓時緊張。這就不僅增加了土改的阻力,不利于解放區的鞏固,而且隨著整個農村上層階級變成土改對象,被推進敵人營壘,爭取和平民主的統一戰線將立即受到削弱,對落實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十分不利。這樣,新的土地政策就必須在剝奪進行封建剝削的土地占有者的同時,對他們區別對待,不給予全面的打擊。《五四指示》既規定了“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又指出:“一般不變動富農土地”,對中小地主給以“適當照顧”。這樣,《五四指示》既顧及了爭取統戰對象的需要和農民的土地要求,又相對穩定了農村的階級關系,反映了農民要求土地的愿望,鞏固了爭取和平民主的統一戰線;既沒有超越當時形勢的許可,也沒有落后于當時的形勢,恰到好處地貫徹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方針。因此,《五四指示》對中小地主、舊式富農、開明紳士等“照顧太多”是合理的、必要的。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