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前后蘇共為什么既貶低中國共產黨又秘密支持中國共產黨武裝奪取東北?
自1941年以后,蘇聯共產黨對中共的不信任感明顯增強。這種不信任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懷疑中共在抗戰后與國民黨爭天下的實力;另一方面懷疑中共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在這種情況下,抗戰剛一結束,蘇聯便召回了他們派駐在延安的聯絡員,同時斯大林直接打電報給毛澤東,明確要求中共中央盡一切努力與蔣介石實現和平統一,反對一切形式的內部戰爭。
而與此同時,占據中國東北地區的蘇聯紅軍卻秘密地對共產黨的干部和軍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敞開了大門,上萬名中共干部和十幾萬部隊由此得以順利地從海路和陸路分批進入東北地區。而按照條約的規定接收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卻屢次被蘇軍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蘇軍撤離時將部分大城市交給了中共軍隊控制,特別重要的是,由于蘇軍陸續將日本關東軍各種類型的軍火庫的相當一部分交給了中共軍隊并協助訓練中共軍事技術人員,使中共軍隊有了足夠裝備將近百萬部隊的較現代化的武器和技術,以至中共軍隊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
蘇聯的上述行為中間明顯地包含著矛盾,要客觀地說明這一現象,有必要重視以下因素:
第一,戰后的國際環境要求和平,反對戰爭,蘇聯本身也擔心爆發新的戰爭,避免與英美之間的利益沖突顯露出來。中國問題也是一樣,美國允許蘇聯在中國東北及蒙古取得特權,但條件是支持蔣介石政權統一中國。蘇聯不信任中共與國民黨爭天下的實力,不想與美國在遠東發生糾紛,又想造成有利于自己在遠東的和平局面。因此,它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表面上支持蔣介石貶低中共的做法。
第二,東北當時是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蘇聯雖通過雅爾塔協定可以取得在東北的特權,但不得不將整個東北交給國民黨政府。斯大林曾經幾度試圖使蔣介石親蘇疏美,并指望通過經濟合作協定等來保證東北不為敵對勢力所控制,但結果不樂觀。因此,蘇聯不得不設法在東北保持一種遏止力量,即通過秘密支持中共軍隊進入東北并擴展勢力,來防止蔣介石與美國勾結把東北變成反蘇基地。
第三,蘇聯共產黨同中共中央的矛盾遠小于同英美和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的矛盾。尤其難以回避的是他們之間在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嚴重對立。斯大林不能不看到,在他和蔣介石政權之間是很難找到一種共同的利益支點的。而他毫不懷疑的,通過秘密支持共產黨的做法能夠有效地接近他所要達到的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當時蘇聯的外交政策同它的實際政策是不同的。無論是蘇聯貶低中國共產黨也好,還是秘密支持中國共產黨也好,歸根到底都是為其自身利益需要服務的。但它最終還在某種程度上便利了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還是應該給予積極評價。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