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黨章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目前時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繼續發展,就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優秀典型。”①
毛澤東思想系統地回答了中國革命的社會歷史環境、經濟文化基礎,以及革命性質、基本動力、斗爭形式、發展道路、奮斗目標和領導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七大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毛澤東同志關于現代世界情況及中國國情的分析,關于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于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戰爭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于文化的理論與政策等。”②毛澤東思想是“中國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國理論”。
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選擇。20世紀初期,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經過反復的比較鑒別,終于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經過20多年的探索,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指示:要宣傳“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關于中國革命的各項學說和主張”。9月,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擴大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1942年7月1日,朱德發表文章指出:“我們黨已經積累下了豐富的斗爭經驗,正確的掌握了馬列主義的理論,并且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創造了指導中國革命的中國化的馬列主義的理論”③。陳毅則在文章中比較全面論述了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新創造,指出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創立了“正確的思想體系”④。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⑤。與此同時,劉少奇號召全黨“用毛澤東的思想來武裝自己”,把毛澤東同志的指導貫徹到一切工作環節和部門中去,用毛澤東同志的思想體系去清算黨內機會主義思想⑥。1943年8月,由重慶返回延安的周恩來在中央辦公廳舉行的歡迎會上指出:我們黨在這三年中做了比過去20年還要偉大、還有更多成就的工作,這是全黨團結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之下得到的。黨的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的意見,是貫串著整個黨的歷史時期,發展成為一條馬列主義中國化,也就是中國共產主義的路線!”“毛澤東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方向!”⑦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把創造和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比作“香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馬克思主義”,而把那種固步自封,照搬照抄的馬克思主義比作“臭的馬克思主義”,“死的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香的馬克思主義”和“活的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決中國問題⑧。黨的歷史經驗證明,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需要具有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造的膽識和魄力。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必然遇到許多特殊的復雜問題。靠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20世紀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中國共產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于絕境。毛澤東思想就是在同這些錯誤傾向作斗爭并深刻總結這方面的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從而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并在指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黨的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他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工作,在中國革命的長期艱苦斗爭中,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主要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正是堅持了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他才能夠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提出系統的、完整的關于中國革命的科學理論、戰略策略和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
正確認識和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的巨大收獲。經過革命勝利與失敗的反復比較,經過整風運動和《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討論,全黨高級干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特別是對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就成為必然的了。正如《歷史決議》所指出的:“到了今天,全黨已經空前一致地認識了毛澤東同志的路線的正確性,空前自覺地團結在毛澤東的旗幟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結果,必將給黨和中國革命帶來偉大的進步和不可戰勝的力量。”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反映了黨的理論水平的極大提高。
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對統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為此,七大號召全黨掀起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高潮。劉少奇指出:“我們黨和許多黨員,曾經因為理論上的準備不夠,因而在工作中吃了不少的徘徊摸索的苦頭,走了不少的不必要的彎路。但現在已經由于毛澤東同志的艱巨工作和天才創造,為我們黨和中國人民在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這就要極大地增強我們黨和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戰斗力量,極大地加速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⑨七大之后,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推進中國革命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①劉少奇:《論黨》(1945年5月14日),《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頁。
②劉少奇:《論黨》(1945年5月14日),《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5頁。
③朱德:《紀念黨的二十一周年》,《解放日報》,1942年7月1日。
④陳毅:《偉大的二十一年——建黨感言》,《鹽阜報》,1942年7月1日。
⑤《解放日報》,1943年7月8日。
⑥劉少奇:《清算黨內的孟什維克思想》,《解放日報》,1943年7月6日。
⑦《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8頁。
⑧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1—332頁。
⑨劉少奇:《論黨》(1945年5月14日),《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