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區軍民的局部反攻
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和中日戰爭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確定1944年的斗爭方針是:繼續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集中力量打擊日、偽軍,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4年4月12 日,毛澤東在延安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指出:“現在的任務是要準備擔負比較過去更為重大的責任。我們要準備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把日寇打出中國去。為使我黨能夠擔負這種責任,就要使我黨我軍和我們的根據地更加發展和更加鞏固起來,就要注意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要把城市工作和根據地工作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后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由于敵強我弱的態勢還沒有根本改變,這些局部反攻是以集中適當兵力作戰與分散的群眾性游擊戰爭相結合、軍事攻勢與政治攻勢相結合進行的。在可能的條件下,攻占淪陷區城市,拔除日、偽軍在抗日根據地周圍的據點,大量消滅敵軍,使淪陷區變成根據地。
晉察冀根據地北岳區軍民圍攻淶源地區的日、偽軍,襲人靈丘、定襄兩縣城以及忻口車站,攻克敵據點、碉堡400余處,恢復和解放村鎮1600多個,解放人口80余萬,并派部隊打開了雁北、察南地區的局面。冀中區軍民攻克定縣的懷德、饒陽的官廳、高陽的舊城,解放肅寧縣全境,襲擊天津市,共攻克敵據點、碉堡800余處,解放村鎮3800余個,解放人口120余萬。冀東區軍民先后攻克20多處據點,收復薊縣、平谷、三河之間大片地區,開辟了通縣公路以南地區,逼近北平、天津近郊。1944年,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共作戰4400余次,斃傷敵2.29萬余人,俘日、偽軍及爭取偽軍投誠、反正2.22萬余人,拔除敵據點、碉堡1600多個,解放人口758萬,擴大了北岳區,鞏固了平北與平西區,堅持了冀東區,恢復了冀中區。9月21日,晉察冀部隊組成四個二級軍區,即冀晉軍區、冀中軍區、冀察軍區和冀熱遼軍區。
晉冀魯豫根據地太行區軍民發起攻勢作戰,收復山西武鄉縣蟠龍鎮、榆社縣城、林縣縣城及水冶鎮,并向邢臺、沙河、新鄉、輝縣等地區發動進攻,出擊臨(城)內(丘)線,摧毀敵人三道封鎖線,開辟了新(鄉)、輝(縣)地區。太岳區軍民出擊濟源、垣曲地區的日、偽軍,收復失地26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1萬。冀魯豫區軍民發動攻勢,攻克日軍據點50余處,恢復昆(山)張(秋)地區,打開了東平、汶上的局面;隨即收復魚臺、單縣、豐縣、沛縣間地區,恢復微山湖西中心區,并向鄆城、菏澤、考城等地攻擊,使魯西各小塊游擊根據地連成一片。1944年,晉冀魯豫根據地軍民共斃傷日、偽軍3.8萬余人,俘3.49萬余人,爭取敵軍反正、投誠3200人,收復縣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萬,收復失地6萬余平方公里,改變了根據地被分割的局面。
晉綏根據地晉西北區軍民在春季攻勢中開辟新的游擊根據地,收復蒲閣寨等敵據點多處。在秋季攻勢中,進攻靜樂、交城、忻縣等地日、偽軍,斃傷敵900余人,俘敵1000余人,收復失地770余平方公里。1944年,共解放村莊3100多個,解放人口40余萬。同時,大青山區軍民積極開展游擊戰,綏西、綏南區恢復到1942年前的局面。
山東根據地軍民發動攻勢,打通沂山、魯山、泰山、蒙山各山區間的聯系,控制諸(城)日(照)公路大部分及海(州,今屬連云港市)青(島)公路、諸(城)膠(縣)公路各一段,鞏固和發展了膠東和濱海的聯系,使濱海和魯中連成一片,并解放8座縣城。1944年,山東軍民共進行較大戰役15次,殲日、偽軍近6萬人,爭取偽軍反正1.1萬人,攻克縣城9座,逼退敵據點200余處,解放人口930余萬,形成了渤海、膠東、魯中、魯南、濱海五個鞏固的根據地。
華中新四軍主動地、有計劃地對日、偽軍發動攻勢作戰。1944年一二月間,蘇中軍民向日、偽軍連續發動攻勢,相繼攻克大官莊等敵據點17處。3月初,新四軍對敵駐兵和貯存物資的重鎮車橋發起進攻,取得完全勝利,并殲滅日、偽援軍一部,趁勢解放淮安、寶應以東地區,使蘇中與蘇北、淮北、淮南各根據地聯系起來。蘇北軍民發起高溝、楊口戰役和沿海攻勢作戰,攻克敵據點40余處,使淮海、鹽阜連成一片。淮北軍民在攻勢作戰中,解放泗洪、靈璧、睢寧三縣城之間的廣大地區。蘇南軍民一度攻入長興、溧陽等縣城。淮南軍民襲入盱眙、定遠縣城。皖中軍民也攻克10余處敵據點。在這期間,日軍為防守其交通干線和戰略支點,曾采取以攻為守的戰略,對新四軍“掃蕩”達67次之多,但都被抗日軍民所粉碎。1944年,華中新四軍共作戰6500多次,殲滅日、偽軍5萬余人,收復失地74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60余萬。隨著斗爭形勢的變化,華中抗日根據地發展為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江、浙東、鄂豫皖八個根據地,極大地改善了各地區的斗爭局面。
華南東江縱隊由數千人擴大為萬人以上的游擊兵團,威逼廣州市郊,出沒于香港地區的九龍附近,組織海上游擊隊,炸毀九龍鐵橋。在廣九路以西,成立抗日民主政權;在廣九路以東,也控制了大部分地區。同時,瓊崖縱隊主動向日、偽軍出擊,在瓊山、文昌、澄邁等縣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中共中央軍委1944年7月15日致電東江、瓊崖縱隊領導人,表彰他們的艱苦斗爭“已成為廣東人民解放的旗幟,使我黨在華南政治影響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為敵后三大戰場之一”。
在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展開局部反攻的同時,黨的淪陷區工作又有了新的發展。此前,淪陷區城市工作“主要是保存組織,渡過黑暗時期”。到這時,則是在城市中發動廣大群眾,爭取偽軍偽警,準備武裝暴動。中共中央強調,必須把城市工作和根據地工作作為同等重要的兩大任務,要求各地必須把爭取敵占一切大中小城市與交通要道,以及準備群眾武裝起義的工作,提到極重要的地位。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地委以上各級黨組織建立城市工作部,專門負責管理城市及交通要道工作。10月下旬,中共中央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彭真在會上作《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的報告。在此前后,黨還通過各種途徑對淪陷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制定正確的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各根據地還派人前往淪陷區,恢復、建立和發展黨組織,從事抗日宣傳等,為收復城市做準備。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