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抗日根據地
在華中,新四軍軍部建立后,于1938年1月由漢口遷至南昌。各部隊迅速完成集中整訓,隨即進入長江南北敵后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先后到達皖南歙縣巖寺集中,第四支隊東進到達安徽立煌縣(今金寨縣)流波疃地區集中。軍部由南昌進到巖 寺(8月移到涇縣云嶺)。在江南,粟裕率先遣支隊于4月下旬向蘇南敵后挺進。六七月間,陳毅、張鼎丞分別率第一、第二支隊到達蘇南。6月17日,先遣支隊 在鎮江西南的韋崗截擊日軍汽車隊,消滅一股敵人,取得江南新四軍的第一個勝利。接著,蘇南新四軍在襲擊新豐車站、永安橋、句容城等戰斗中,都取得殲滅一部 分日、偽軍的勝利。8月下旬,打破日軍4000余人對小丹陽地區的“掃蕩”。隨后,第一、第二支隊連續粉碎敵人多次“掃蕩”,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到 12月底,初步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譚震林率領的第三支隊在策應第一、第二支隊挺進蘇南以后,進入皖南,戰斗在東起蕪湖、宣城,西到銅 陵、青陽的沿江地帶。
在江北,新四軍第四支隊在高敬亭的率領下,于4月間東進到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地區。5月12日,在皖中巢縣東南蔣家 河口伏擊日軍,殲敵一部。這是江北新四軍取得的首戰勝利。6月中旬,日軍為西進,打通了安慶到合肥的公路。第四支隊在安合公路兩側連續進行大小數十次伏擊 戰,給西進的日軍以有力的打擊和牽制。10月下旬,第四支隊先后攻克廬江、無為兩座縣城,共殲滅勾結日軍的當地反動武裝2800余人,初步打開了這一地區 的抗戰局面。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