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華北戰場的對日作戰和山西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2-18   
分享到 :

平型關戰役遺址

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依仗其軍事上的優勢,對華北和華中等地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下,國民政府統帥部調動全國軍隊,同時在北線和東線戰場實行防御戰略,抵抗日軍進攻。八路軍和新四軍分屬第二、第三、第五戰區戰斗序列,分別參加了各戰區的防御作戰。但是,在國民黨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推動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貫徹,是一個極端復雜和困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著重從軍事上、政治上創造實現全面抗戰的條件:一方面,精心地部署八路軍進行戰略統一下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包括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兵力消滅敵人兵團),指導其實現從國內正規戰爭到抗日游擊戰爭的轉變;另一方面,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以極大的努力推動國民黨改變錯誤政策,組織和動員全國民眾,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正確的對日作戰方針。

1937年9月中下旬,沿津浦鐵路、平漢鐵路南下的日軍,分別占領河北滄州、保定等地。沿平綏鐵路推進的日軍進入山西北部,占領天鎮、廣靈、大同。閻錫山指揮的晉綏軍紛紛向雁門關方向撤退。進駐五臺的八路軍總部指示第一二O師從西面馳援雁門關;第一一五師從東面配合友軍作戰,對從靈丘增援平型關之敵實施攻擊。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師團長坂垣征四郎)一部首先從靈丘向平型關方向進犯,23日和24日在平型關正面及團城口與中國守軍發生激戰。9月24日,第一一五師主力冒雨由冉莊向平型關東北的白崖臺前進,在小寨村至老爺廟公路附近山地設伏。9月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區。八路軍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突然發起猛烈攻擊。八路軍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對陷入混亂的日軍實行分割、包圍,與敵進行白刃格斗,殲敵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擔任鉗制、阻擊任務的第一一五師獨立團,截斷淶源、靈丘之間的交通線,在腰站地區打退日軍增援部隊的多次沖擊,殲敵300余人。平型關戰斗,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在平型關戰斗中,由于正面布防的友軍沒有按預定計劃出擊,失去了消滅更多敵人的機會。平型關正面的日軍得到從渾源南下日軍的增援,穩住了陣腳。同時,內長城線上的日軍突破茹越口和陽方口,從東西兩側向雁門關迂回。10月2日,雁門關失守。閻錫山為挽救山西戰局危機,保衛太原,決定利用忻口要隘進行正面防御,阻敵南下。蔣介石急調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部馳援。

10月6日,毛澤東致電在太原的周恩來等,要他們轉告國民黨軍事當局:敵人占領石家莊后,必將向西進攻,故娘子關、龍泉關兩點須集結重兵,實行堅守,以利太原以北作戰的勝利。閻錫山等根據日軍分三路南犯的態勢,把作戰部署劃分為左、中、右三個地區,并將主力用于中路的正面防御。經商定:中路歸衛立煌指揮,右翼各軍(包括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歸朱德、彭德懷指揮,左翼歸楊愛源指揮,負責守衛石嶺關和太原的預備軍歸傅作義指揮。周恩來參加了忻口戰役的作戰研究。他考察了這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后提出,著重正面防堵損失必大,而勝算小,建議中路地區以少數兵力鉗制敵軍,加強側面部署,以主力向東北代縣方面出擊,可收阻敵向南突入之效。但這些意見未被閻錫山等全部采納。

10月13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和戰車掩護下,強渡云中河,向忻口西北主陣地南懷化發起猛烈攻擊。中國守軍陣地工事被毀,部隊傷亡慘重。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戰斗異常激烈。在連日鏖戰中,中國軍隊給日軍以很大殺傷,但自身也損失很大,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騏、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等在前線督戰時相繼犧牲。

為了配合和支援友軍的正面防守作戰,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于晉東北襲擊張家口至廣靈、代縣的交通線,并派獨立團和騎兵營向察南、冀西出擊。第一二O師主力于晉西北襲擊忻口至雁門關、寧武至大同的交通線,并派雁北支隊向長城以北出擊。當忻口正面激戰時,第一一五師和第一二O師各部積極配合,在敵人側翼和后方頻頻出擊,多次截斷敵后方主要交通線,擊毀日軍大批運輸汽車,襲擊敵增援部隊,收復一些縣城,使日軍側背受到嚴重威脅,并不能及時得到糧食、彈藥的接濟。10月17日,蔣介石致電朱德、彭德懷:“貴部林師及張旅,屢建奇功,強寇迭遭重創,深堪嘉慰。”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團進至崞縣、代縣之間,襲擾敵軍。該團以第三營為主力于10月19日凌晨襲擊代縣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毀傷敵機20余架,消滅敵守備隊100余人。八路軍各部的積極作戰,削弱了日軍的有生力量,迫使敵人不得不以相當兵力守備后方,這就大大減輕了忻口正面國民黨守軍的壓力。

忻口戰役進行中,沿平漢鐵路南下的日軍于10月10日占領石家莊后,迅即沿正太路西進,從東面威脅太原。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率三個軍在娘子關南北一線設防。10月18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部率第三八六旅進到正太路南側平定地區,執行配合友軍側擊敵人的任務。國民黨軍隊不能有效阻止敵人的進攻,10月26日,被迫放棄娘子關,全線后撤。日軍迅速占領平定、陽泉、昔陽一線。

根據戰局的演變,10月下旬,八路軍總部率第一一五師師部及第三四三旅由五臺南移,經盂縣、壽陽過正太路進抵和順縣。10月22日至11月初,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先后在平定縣和昔陽縣進行七亙村、廣陽、黃崖底等戰斗,取得勝利。由五臺山地區南移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昔陽西部、廣陽地區伏擊向榆次運動的日軍。這些戰斗,共殲敵2000余人,繳獲一批武器、馬匹和物資,有力地阻擊了日軍的前進,并協助國民黨軍曾萬鐘部、鄧錫侯部和王奇峰騎兵第四師等突破日軍的包圍,脫離險境。

但是,由于從娘子關退守的友軍缺乏統一指揮,不能組織新的有效防御,日軍遂節節推進,對太原和忻口形成大包圍。11月2日,衛立煌下令撤離忻口陣地。11月8日,太原失守。忻口戰役歷時一個多月,殲敵2萬余人。它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抗日、配合較好的一次戰役。

華北戰場的戰略防御作戰,較好地實現了國共兩黨在軍事上的合作。共產黨不僅提出關于作戰方針的正確建議和意見,而且還以八路軍積極有力的實際作戰行動,配合和支持了友軍的正面陣地防御。盡管國民黨統治集團聽取了共產黨及其他有識之士的一些正確意見,但并沒有改變其基本的路線和方針。它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采取單純防御的戰略方針,對正面進攻之敵進行消極的陣地防御,很少使用較大兵力實行運動戰,因而不能主動地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盡管擔任正面防御部隊的許多官兵懷著愛國熱忱,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受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防御戰略方針的束縛,難以充分發揮戰斗力。國民黨軍隊不斷陷入被動,節節敗退。在太原失陷以前,平綏鐵路方面的日軍占領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包頭;平漢鐵路方面的日軍已占領順德(今邢臺)、邯鄲,進抵漳河一線;津浦鐵路方面的日軍突破德州的防御陣地,進抵惠民、臨邑、高唐一線,準備進攻濟南和青島。日軍控制了太原--石家莊--德州一線的華北廣大地區后,將作戰重心逐漸轉移至華中戰場。

太原失守前后,日軍繼續向華中、華北等內地進攻。為了堅持華北持久抗戰,支持全國戰局,1937年11月13日,毛澤東致電朱德、彭德懷、周恩來、劉少奇等,要求八路軍進一步發揮獨立自主精神,堅持華北游擊戰爭,力爭山西省的大多數鄉村,使之成為游擊根據地,發動民眾,擴大自己,多打小勝仗,振奮士氣,“用以影響全國,促成改造國民黨,改造政府,改造軍隊,克服危機,實行全面抗戰之新局面”。按照既定部署,八路軍在積極配合友軍作戰的同時,又相機執行自己的戰略展開任務。第一一五師一部依托五臺山建立了晉東北的戰略支點;第一二。師依托管涔山建立了晉西北的戰略支點;第一二九師依托太行山建立了晉東南的戰略支點。到1938年春,第一一五師另一部依托呂梁山建立了晉西南的戰略支點。這就為開展華北敵后游擊戰爭,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創造了前進的戰略基地。

為了充分動員組織民眾,支持山西抗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十分重視發展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的統一戰線。在日軍進攻的威脅下,閻錫山接受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的主張,并采用共產黨提出的一些進步措施和口號,任用一批抗日青年和政治上比較開明的進步人士,以挽救危局,維護自己的統治。鑒于這種情況,八路軍在太原設立以彭雪楓為處長的駐晉辦事處,負責八路軍總部與閻錫山的聯絡,開展對晉綏軍的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9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和八路軍領導人彭德懷、林彪、聶榮臻、徐向前、蕭克等到達山西。周恩來、彭德懷向閻錫山提出建立有各方代表參加的戰地動員委員會的建議。9月20日,在太原正式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第二戰區高級參議、國民黨左派愛國將領續范亭擔任主任委員。共產黨方面的委員有四人:鄧小平、彭雪楓、程子華、南漢宸(后二人為常駐委員,程任武裝部部長,南任組織部副部長)。其動員區域主要包括綏遠、察哈爾和晉西北、雁北、晉東北(后屬晉察冀邊區)地區。各級(包括縣、區、村)動委會是發動群眾支援和參加抗戰的領導機關,起著政府同民眾之間的橋梁作用,有的地方(主要是舊政權瓦解的地區)則具有半政權的性質。各級動委會在宣傳抗日、組織和武裝群眾、培養干部、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鞏固抗日政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過建立與閻錫山的統一戰線,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和抗日游擊戰爭在山西蓬勃發展起來。以薄一波為書記的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在大力進行上層統一戰線工作的同時,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為核心,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建立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救亡團體,培訓干部,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9月下旬,犧盟會召開有300余人參加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這時該會會員已發展到幾十萬人,創建了105個縣分會和若干中心區,培養了兩萬多名政治工作干部和軍事干部。在日軍進攻時,山西大部分舊政權陷于癱瘓和瓦解,犧盟會不失時機地掌握部分地方政權。到1938年春,全省105個縣中,已有70余縣的政權由犧盟會所掌握。

黨在山西的統一戰線工作,在發展武裝力量方面的突出貢獻是建立山西新軍。全國抗戰開始后,閻錫山看到山西舊軍在日軍進攻面前戰斗力很弱,急欲擴充實力。薄一波提議組建山西新軍,閻錫山同意先試建一個總隊(團),并定名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決死隊于1937年8月1日正式成立,各級軍事干部由閻錫山指派舊軍官擔任,政治委員和政治工作干部則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9月間,決死隊發展為四個總隊,后來發展為四個縱隊(旅)。除決死隊外,在山西還相繼組建了工人武裝自衛縱隊、政治保衛旅和暫編第一師等新軍武裝。到1939年底,山西新軍共有50個團(其中46個正規團),總兵力約5萬余人。新軍中普遍建立起共產黨的組織。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統一戰線形式出現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新軍在建制上屬于閻錫山軍隊系統,這是一種特殊的統一戰線形式。山西新軍同八路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發展和堅持山西及整個華北的抗日游擊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同閻錫山建立統一戰線的過程中,反對了關門主義,堅持了獨立自主原則。黨組織既重視上層統一戰線工作,又大刀闊斧地放手發動群眾;既抓群眾工作,又抓政權和武裝工作;既盡力推動閻錫山堅持抗日,又對他的動搖性和反動傾向保持高度的警惕。黨在山西的統一戰線工作獲得的巨大成功,為八路軍在山西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