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北伐戰(zhàn)爭發(fā)動了不止一次?
說起北伐戰(zhàn)爭,一般都認為是指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發(fā)開始,至1927年四一二政變時結束的那一次北伐。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北伐戰(zhàn)爭是從1917年護法運動開始到1928年東北易幟為止的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從1917年到1924年,在孫中山親自主持下,先后進行了三次北伐,盡管都未成功,但是孫中山從中總結出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補救政策和措施,為后來北伐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6年4月,在中共的推動下,廣東國民政府作出了出師北伐統一全國的決定。6月6日,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發(fā)布北伐宣言;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誓師北伐,分三路向兩湖、閩浙、江西進軍:在北伐的主要戰(zhàn)場兩湖方面,由于有葉挺將軍率領的,由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組成的先遣獨立團的英勇奮戰(zhàn),北伐軍很快攻占了長沙、岳州,挫敗了吳佩孚的氣焰,然后長驅直入,進攻湖北。吳佩孚為了抵抗北伐軍的進攻,集中兵力在汀泗橋和賀勝橋布防,經過激烈戰(zhàn)斗,北伐軍消滅了敵人主力,接著攻下漢口,并于10月10日占領武昌。1926年底,吳佩孚殘部被驅出武勝關外,北伐軍占領湖北。在閩浙方面,因孫傳芳的主力多在江西,而其在福建的軍隊內部又矛盾重重,所以福建、浙江沒經過太大的戰(zhàn)斗就被北伐軍占領了。在江西方面,北伐軍雖一度失利,但后經有共產黨參加領導的第二軍和第六軍的激烈戰(zhàn)斗,北伐軍于11月8日攻占了南昌,孫傳芳的主力被消滅。北伐軍乘勢沿江東下,1927年3月24日,攻占南京,由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已取得勝利,北伐軍于26日進入上海。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時候,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在蘇聯顧問和共產黨的幫助下,于1926年9月從綏遠南下,入陜西,進攻河南,與北伐軍遙相呼應,大大牽制了北洋軍閥的力量,也瓦解了北洋軍閥的陣營。正當革命形勢迅猛發(fā)展的時候,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在上海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北伐再次中斷了。
1928年2月2日,蔣介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改組國民政府,譚延闿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主席。2月15日,蔣介石等在徐州集會,決定“繼續(xù)北伐”,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1928年4月5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北伐,沿津浦鐵路、京漢鐵路、正太鐵路,分途挺進。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15日,國民政府在孫中山靈前宣布“統一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