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炮臺舊址(江蘇篇)
黃山炮臺舊址位于江蘇省江陰市黃山風景區。
黃山炮臺又稱江陰要塞,自古為軍事要地,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炮臺包括沿江的君山,肖山、長山及對岸的八圩港等處炮臺。這里構筑了炮臺群體工事,炮道、藏兵洞、彈藥庫有12座,另有了望臺1座、機槍哨3處、聯絡所3間、總炮臺指揮所、隱蔽部遺址等。
1949年,蔣介石一邊假和談,一邊幻想“劃江而治”,更視江陰要塞為寧、滬江防戰略屏障,一再加強要塞防務,調兵遣將,加強實力。到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前,要塞官兵已增至7000余人。黃山主陣地設有總炮臺1座,大炮臺3座,流動炮團1個,配有100毫米榴彈炮、加農炮各12門,三七戰防炮16門,五七戰炮36門,二五機關炮2門,控制沿江30公里江防。要塞自身也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山頂有炮群,山腰有塹壕,山腳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樁鐵絲網,江面有艦只,號稱“江陰要塞是鐵打的”。
江陰以其獨特的地理和軍事地位,成為渡江戰役中解放軍與國民黨爭奪的重要關隘。1947年秋,中共華中工委決定把江陰要塞列為策反重點,展開了一系列的策反工作。1949年4月20日晚及21日,人民解放軍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長500公里的戰線上,發起了舉世震驚的渡江戰役。22日凌晨,江陰要塞7000余官兵宣布起義。江陰要塞起義,打開了國民黨軍長江下游防線的重要堡壘,切斷了京滬線,為渡江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山炮臺舊址現存明清三合土炮臺遺址2處,有清末混凝土炮臺3處,民國鋼筋混凝土炮臺12處,另有彈藥庫3間、觀察所1座、機槍掩體3座。炮臺或設在江灣,或鑿磊石壁,或就山勢筑甬,或連通地下火藥庫,工事曲深奇特、千變萬化。黃山炮臺歷時360余年,跨越明、清、民國3個時期,為國內同類遺址所罕見,有重要的歷史和軍事研究價值。江陰黃山炮臺舊址與山體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吸引海內外游人紛至沓來,已成為獨具特色的軍事文化遺址公園。
黃山炮臺舊址于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炮臺掩體 |
掩體上方的圓形炮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