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贛、湘鄂贛根據地的開辟
湘贛根據地是在井岡山根據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下山后,紅五軍在彭德懷指揮下進行井岡山保衛戰。在優勢敵人的四面包圍下,紅五軍被迫突圍,前往贛南與紅四軍會合。留在邊界的工農武裝力量在朱昌偕、何長工、宛希先等領導下,堅持與敵人斗爭。5月,紅五軍重返湘贛邊界,與地方革命武裝一起開展武裝割據。至年底,在寧岡、蓮花、永新、遂川、泰和等縣恢復和重建了革命政權。1930年1月,中共贛西特委成立,江西紅軍組成紅六軍(不久改為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劉士奇。在贛西革命斗爭恢復和發展的同時,湘東各縣革命斗爭也有較大發展。經過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湘東和贛西根據地連成一片。1931年10月,湘贛省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和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成立以王首道為書記的省委和以袁德生為主席的省蘇維埃政府。至此,湘贛根據地形成。
在湘鄂贛邊,1928年11月,彭德懷、滕代遠率平江起義部隊主力轉往井岡山后,黃公略率紅五軍一部留在邊區,堅持游擊戰爭。到1929年四五月間,將割據區域擴大到瀏陽、平江、銅鼓、修水、萬載等縣。8月,由湘贛邊返回的彭德懷部紅五軍與黃公略部會合,共同開展邊界的武裝斗爭。到1930年四五月間,紅五軍已發展到5000余人,在湘東北的平江、瀏陽,贛北的修水、銅鼓、萬載,以及鄂東南的大冶、陽新、通山、通城、崇陽的廣大地區,建立起較為鞏固的根據地。6月上旬,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紅五軍第五縱隊同鄂東南根據地的部分赤衛隊合編為紅八軍,何長工任軍長,鄧乾元任政治委員。同月,彭德懷、滕代遠根據中央的命令,在湖北大冶宣布成立紅軍第三軍團,下轄紅五軍和紅八軍,由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治委員。隨后,由湘鄂贛邊獨立師和一部分游擊隊組成的紅十六軍,也劃歸紅三軍團建制。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