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在北伐勝利進軍的凱歌聲中,五卅運動后暫時處于低潮的上海工人運動重新高漲起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6年6月至9月,上海工人舉行多達100余次的罷工斗爭,參加人數超過20萬。通過罷工斗爭的實踐,上海工人階級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政治覺悟都有顯著提高,工會組織也有很大發展,許多工廠和工會相繼建立了工人糾察隊或自衛團。
北伐開始以后,中共中央和以羅亦農為書記的中共上海區委就密切注視著戰事的進展。為了以實際行動迎接北伐軍進軍上海,準備建立由民眾選舉、代表廣大市民利益的、共產黨員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發動和組織上海工人,連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
1926年10月24 日凌晨,上海工人在中共上海區委領導下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由于起義是在準備工作很不充分、時機極不成熟、大部分工人并沒有組織起來的情況下倉促發動的,所以很快遭到失敗。
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總結第一次起義失敗的教訓,加緊準備第二次起義。1927年初,北伐軍分三路向安徽、浙江、江蘇等省進攻。2月17日,北伐軍占領杭州。2月18日,先頭部隊抵嘉興,上海守敵一片混亂。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決定立即組織上海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設法武裝自己,準備奪取政權。2月19日,上海總工會發布總同盟罷工命令,在“罷工響應北伐軍”的口號下,罷工工人達36萬人。本來罷工是為了配合北伐軍奪取上海,孰料北伐軍到嘉興后卻止步不前。2月20日,中共中央得悉這個消息后,經過反復討論,決定把總同盟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2月21日,罷工工人奮起襲擊反動軍警,奪取武器。但由于海軍兩艦配合起義的計劃泄露,在來不及通知各區起義工人的情況下被迫提前開炮,以致打亂了整個起義計劃;又由于離上海不遠的白崇禧部隊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拒絕工人請予援助的要求,結果這次起義又被軍閥殘酷鎮壓下去。
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剛剛失敗,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即著手準備第三次武裝起義。首先決定聯合組成起義最高指揮機關--特別委員會,由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周恩來等任委員。在特別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和宣傳委員會。周恩來、趙世炎、顏昌頤等負責軍委的工作,尹寬、鄭超麟、高語罕、賀昌等負責宣委的工作。2月26日,陳獨秀在特委會議上提出:在總同盟罷工的基礎上
進行武裝暴動,在暴動中奪取武裝,武裝暴動必須有廣大群眾參加。特委會接受陳獨秀的意見,認真總結兩次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精心制定起義計劃,并進行周密的準備,如組建武裝工人糾察隊,進行秘密的軍事訓練,在市民中開展廣泛政治動員,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等等。第三次武裝起義的整個行動,確定由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負責,緊急時則由陳獨秀、羅亦農、周恩來、汪壽華四人負責。起義總指揮由周恩來擔任。3月19日,發布《中共上海區委行動大綱》,擬定《各部作戰計劃》。此次武裝起義的策略是:“罷工后立即暴動,奪取警察局;以糾察隊維持治安,解除直魯軍敗兵的武裝;占領各公共機關,成立市政府,歡迎北伐軍。”
這時,孫傳芳部在北伐軍的連續進擊下,軍心動搖,已無力支持,只得投靠盤踞華北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派遣魯軍畢庶澄部南下,到上海接防。3月20日,北伐軍進抵上海近郊龍華。特委當機立斷,于3月21日及時發動上海工人總同盟罷工,并隨即轉為武裝起義。起義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用劣勢的武器裝備,分別在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東、滬西、閘北七個區域與敵作戰。經過30個小時的英勇戰斗,共殲敵5000余人,繳獲5000多支槍等大量武器彈藥。在激烈的戰斗中,有300余名工人和群眾英勇犧牲,1000余人負傷。上海工人階級以鮮血和生命的代價占領了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成功。
起義取得成功之后,在龍華的北伐軍才在白崇禧率領下開入上海市區,迅速搶占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江南兵工廠,并把北伐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設在兵工廠內。
3月22日,上海工商學各界舉行市民代表會議,選舉19人組成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即上海市民政府),其中有羅亦農等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10人。上海臨時市政府雖然只存在了24天,但它是在黨的領導下最早由民眾在大城市建立起來的革命政權。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一次壯舉,是北伐戰爭時期工人運動發展的最高峰,為在中國開展城市武裝斗爭作了大膽的嘗試。上海工人“以自己的血和肉從事實上證明,工人階級的確是全國最革命的階級,能夠切實擔負起革命的使命,能夠領導其他被壓迫階級摧殘軍閥的武力,并建立新的革命的民主政權”。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