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出席遵義會議的身份為什么說法不一?
有學者論證朱德出席遵義會議時的身份是政治局委員,提出兩條證據:一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寫明朱德是政治局正式委員”;一是“陳云一九四一年寫的《六大以后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及各屆政治局委員名單》,其中把朱德列為政治局正式委員”。應當說,這是有相當說服力的。但仔細推敲,也有可斟酌之處。
關于第一個理由,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朱德為政治局委員,這能否肯定三年前1935年1月朱德出席遵義會議時就已經是政治局委員,實際上也就是證明四年前六屆五中全會時,他即已成為政治局委員?據記載:在六屆五中全會與六中全會之間,發生過中央政治局增補成員的情況,如:1936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張聞天提議,決定彭德懷、林育英到政治局工作。可見,如果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朱德是政治局正式委員,也可能是六屆五中全會后某個時候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遞進為政治局正式委員的,而未必一定是六屆五中全會時已經成為政治局正式委員。長征中紅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后,朱德曾隨四方面軍北上,張國燾曾另立中央,也組織政治局。朱德到達陜北后,他本來就是政治局成員,1937年出席政治局會議時,其政治局委員的身份得到確認,亦不無可能。至于第二點,即陳云所寫的“名單”,是一份綜合材料。雖然可以相信它是相當可靠的,但其中畢竟包含了一些陳云個人的回憶。當然,1982年12月28日陳云對《關于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若干情況的調查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批復中,仍回憶說,朱德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已被選為政治局委員。不過,他同時也把王稼祥列為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增選的政治局委員。
可是,《遵義會議文獻》在收錄陳云的批復中,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增選的政治局委員名單仍有朱德的名字,卻將陳云批復中所列王稼祥的名字從增選的政治局正式委員中去掉了。對同一份回憶資料,為什么相信其中一個說法,而不相信其中另一個說法呢?可見,畢竟沒有中共六屆五中全會記錄或組織決議等第一手資料,回憶和綜合資料未必沒有不盡準確之處。
另外,在朱德追悼會上的悼詞和《朱德年譜》都說,1930年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朱德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時才成為中央委員。如果聯系對照一下,劉少奇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時已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至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至遵義會議)時,仍舊是政治局候補委員;王稼祥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時被增補為中央委員,也只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至參加遵義會議時仍是這一身份);那么,朱德會不會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在由候補中央委員補為中央委員的同時,徑選為政治局委員,而不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這都是研究中可以思考之處。
總之,我們固然未嘗不可相信朱德出席遵義會議的身份是政治局委員之可能,但在未見有確鑿證據之前,似乎尚難有把握對此下最后的斷語。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