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油畫)
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是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損害中國主權、反對北京政府的賣國政策而爆發的。
從1919年1月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這實際是一次由此時世界五強,即英、法、美、日、意五個帝國主義國家操縱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為改變中國在國際上的不平等地位,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巡警、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界、取消中日“二十一條”及換文等正義要求,但都遭到拒絕。在討論德屬殖民地問題時,中國代表又提出,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各項特殊權益應直接歸還中國。但日本代表卻無理地提出,它在大戰期間強占的德國在膠州灣的租借地、膠濟鐵路以及德國在山東的其他特殊權益,應該無條件讓與日本。4月29日至30日,英、法、美三國在議定巴黎和約中關于山東問題的條款時,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議。這樣,日本奪取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殊權益的”既成事態“,便被明文肯定下來。中國代表指出,“此次和會條件辦法,實為歷史所罕見”,并對和會的這種做法提出抗議。但是,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竟準備在這個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
中國人民密切注視著巴黎和會的進程。中國在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立即在人民群眾中,首先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激起強烈的憤慨。5月3日晚,北京大學1000多名學生和北京十幾所學校的代表,集會于北大法科禮堂,報告巴黎和會的情況。會場上群情激憤。一位學生當場咬破中指,裂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字。與會者聲淚俱下,熱血沸騰。大會當場議決:(一)聯合各界一致力爭;(二)通電巴黎專使,堅持和約上不簽字;(三)通電全國各省市,于5月7日舉行游行示威;(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中專學校的學生3000余人,不顧北京政府教育部代表及警察的阻攔,到天安門前集會。他們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和“還我青島”等口號,強烈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并懲辦北京政府的三個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接著,學生們前往日本駐華使館抗議。受阻后,游行隊伍不顧軍警的阻撓,轉奔位于趙家樓胡同的曹汝霖住宅。學生們在憤怒之下沖入曹宅,雖沒有找到躲藏在暗室的曹汝霖,卻遇到另一個賣國官僚章宗祥。他們痛打章宗祥,火燒曹宅。北京政府急忙出動軍警鎮壓,逮捕示威學生32人。
5月5日,北京各大中專學校學生宣布實行罷課,并通電各方請求支援,營救被捕學生。學生們在斗爭中迅速聯合起來。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學生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持。
北京政府雖然在兩天后釋放了被捕學生,但對學生的政治要求置之不理,而且逼走同情學生愛國行動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并下令禁止學生干預政治,揚言要嚴厲鎮壓學生的愛國運動。5月19日,北京學生再次宣布總罷課。他們組織“十人團”,走上街頭向群眾講演,發行《五七日刊》,擴大愛國宣傳,并開展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組織護魯義勇軍等活動,繼續堅持斗爭。
6月1日,北京政府連下兩道命令:一道命令“表彰”被民眾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另一道命令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這更加激起學生的憤怒。他們從6月3日起重新走上街頭演講。北京政府出動軍警鎮壓,當日有170多名學生被拘,第二天又有700多名學生被捕。但是,學生們并未屈服,第三天上街演講的學生多達5000余人。
正當學生們頑強堅持斗爭的時候,上海工人從6月5日起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資棉紗廠工人帶頭,上海許多行業的工人以及店員等紛紛參加罷工,高潮時達到lO多萬人。上海商人也舉行罷市。上海工人的行動推動了全國各地的罷工風潮。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工人、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的唐山工人也相繼罷工。工人罷工的浪潮迅速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中國工人階級特別是產業工人,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政府的政治斗爭,是前所未有的。這表明,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樣,五四愛國運動突破學生、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發展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
運動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工人罷工呈擴大的趨勢,使資本家和政府當局惶惶不安。天津總商會致電北京政府指出:“查棲息于津埠之勞動者數十萬眾,現已發生不穩之象,倘牽延不決,演成實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過于罷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北京政府懾于人民群眾的憤怒和威力,于6月7日被迫釋放被捕學生,10日罷免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這是五四愛國運動的一個勝利。
6月11日,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同李大釗、高一涵到城南新世界游藝場,向群眾散發《北京市民宣言》。宣言提出收回山東主權、罷免賣國官僚、撤銷警察機構、市民組織保安隊、給予市民集會和言論自由等五條關于內政外交的最低要求,并表明:如果政府不顧市民的愿望,拒絕市民的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在散發傳單時被暗探逮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發出通電,抗議北京政府的這一暴行。
6月16日,全國學生聯合會在上海成立。6月17日,北京政府違背全國人民的意愿,悍然決定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全國學聯立即號召和組織各地學生投入拒簽和約的斗爭。工人群眾在這場斗爭中表現得非常堅決。他們表示:“若賣國首領未誅,賣國條約未廢,亡國之禍終難幸免”;“簽字而山東亡,山東亡而全國隨之,亡國大難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視家國之亡而甘心作奴隸乎?”他們提出“格政府之心,救滅亡之禍”。他們強烈要求,對于賣國賊,不僅要“斥退”,而且要“永不起用”。6月18日,山東各界聯合會派出各界代表80余人進京請愿。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工人和市市民群眾繼續開展堅決拒簽和約的斗爭。在巴黎,旅法華工、中國留學生和華僑數百人,于和約簽字前一天的6月27日,包圍中國政府總代表陸征祥的住地,強烈要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6月28日,中國代表終于沒有出席和會的簽字儀式。這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又一個勝利。
五四愛國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其他群眾掀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的全國規模的革命斗爭。盡管運動中還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但斗爭的目標是反對西方列強所強加的巴黎和約,所以它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這場群眾運動遍及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在運動中,各地組織了學生、教職員、工商界、婦女界等群眾團體,并共同組成各界聯合會。隨著運動的發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國性的群眾組織--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各界聯合會。由于各界群眾的聯合行動,這場運動獲得了勝利。而從罷免曹、章、陸三個賣國賊到拒簽和約的成功,無一不是群眾運動作用的結果。
在五四愛國運動中,涌現出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新的先進分子。數十萬學生英勇地走在運動的前頭,成為運動的先鋒。運動爆發前,北京等地成立的以研究新思潮、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為宗旨的社團,如救國會、國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少年中國學會、新民學會等,其成員大多參加了這場運動,成為運動中的骨干。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同許多社團組織和進步青年密切聯系,積極指導和推動運動的發展,成為這一運動的著名領袖人物。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很快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發起人。
五四運動期間,中國工人階級以巨大的聲勢參加了反帝愛國斗爭。雖然工人的罷工是自發的,但工人階級以自己特有的組織性和斗爭的堅定性,在運動中發
揮著主力軍的作用,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工人運動本身也逐步由經濟斗爭上升為政治斗爭。這對中國先進分子認識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和強大力量,接受馬克思主義,并到工人群眾中去開展宣傳活動,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有著重要的影響。
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所開創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因此,它雖然屬于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的發生,引起列寧和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重視,并直接促使共產國際派員到中國了解情況,因而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進程。
烈火一經點燃,便孕育著燎原之勢。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并由此引起一場廣泛的深層次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運動。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