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四個現代化”歷史任務的提出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此次會議繼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之后再次提出了一個歷史性的任務,這就是在不太長的時期里,實現國家的“四個現代化”。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個歷史任務作了如下表述:“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是一個凝聚了近代中國所有仁人志士,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心血和愿望的偉大任務。
早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工業強國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人作為建國方略提出來的。此后,隨著實踐的深入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黨對國家建設的戰略性目標的提法,逐漸清晰和成熟起來。
黨在確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時,明確規定了黨的中心任務,就是要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在1953年8月改定的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表述中,確定了“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周恩來在同年9月17日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時也指出,如果不能變農業國為工業國,中國如果不能工業化,農民的生活有什么辦法能夠進一步改善,乃至走上社會主義徹底改善呢?可見,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是使中國擺脫近代以來貧窮落后的基礎性任務和戰略目標。毛澤東在1954年9月15日召開的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說:“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周恩來在這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原來是很落后的。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這是周恩來代表黨中央第一次提出的關于“四個現代化”的構想。
同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相并行,黨不久便將視野擴大到努力發展科學技術上面。毛澤東于1956年1月25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六次會議發表的《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的講話中,鮮明地指出:“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1957年,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兩次提及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里,將“現代科學文化”列入了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整體構想之中。1958年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沿用了這個提法。
后來,毛澤東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過程中,提出要把國防現代化加入到國家現代化的內容中。他說:“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
1957年8月,周恩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曾說明工業現代化“包括交通運輸在內”,因而“交通運輸現代化”不再被單獨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概念。1960年2月,周恩來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發言中,將“科學文化現代化”改為“科學技術現代化”。這樣“四個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便被完整提了出來。但進入60年代,毛澤東和黨中央更多考慮如何建立國民經濟體系的問題,也就是從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來構想中國的現代化目標。例如,毛澤東曾回顧說:“我們八大第一次會議曾說,要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又說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內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兩個說法有點矛盾。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么能說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經過“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特別是經過了“大躍進”運動,黨開始認識到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比單一地建立工業化的基礎更為科學和重要。周恩來1963年8月在參加中共中央《關于工業發展問題》起草委員會會議時就肯定地指出:“國民經濟體系不僅包括工業,而且包括農業、商業、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國防各個方面。工業國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比只提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更完整。”關于“四個現代化”總目標的實現,黨中央提出可以分為兩步走,即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第一步,經過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提出,經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深入探索和對中外發展經驗的總結,通過反復權衡和深思熟慮,最終被確定下來。它不僅具有鼓舞全國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更說明了中國人民在可預見到的將來,通過艱苦奮斗可以達到的目標。實現了“四個現代化”,中華民族便當之無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毛澤東在修改《政府工作報告》時,特意加寫了如下一段話:“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歷史證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實現“四個現代化”,始終是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一個強大精神力量。即使國家經歷嚴重困難甚至在后來發生“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動亂,因為有了這個偉大理想,中國各族人民也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國家根本制度的根基也從未動搖。
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冊),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