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現代科學進軍”的方針
面對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規模展開,科學技術和知識分子的作用日顯重要。新中國成立以后,知識分子隊伍在逐漸壯大。據統計,包括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醫療衛生、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的高級知識分子,從1949年的六萬多人增加到1955年的約十萬人。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也從海外回歸祖國,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充實了國內知識分子隊伍。盡管如此,知識分子在數量上遠不能滿足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這就要求一方面盡快大量培養國家建設所需的各種人才,另一方面盡可能地發揮現有知識分子隊伍的作用,但是當時在知識分子工作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如黨的一些干部對于科學技術和科技人員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甚至存在不尊重知識分子的嚴重宗派主義傾向。
1955年11月22日,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有關知識分子問題的情況,提出打算在政協全國委員會會議上討論知識分子問題。第二天,毛澤東召集中央書記處全體成員和中央有關方面負責人會議,決定采納周恩來的意見,召開全面解決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并決定成立由周恩來負責,彭真、陳毅、李維漢、周揚、胡喬木等參加的中共中央研究知識分子問題十人領導小組,進行會議的籌備工作。周恩來布置并直接組織對知識分子狀況的詳細調查,指示各地在12月先召開一次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并成立領導小組。他主持起草《中共中央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指示(草案)》,還指導起草了11個有關知識分子問題的專題報告。在廣泛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周恩來指出,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是多,而是少了,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是熱愛社會主義中國的,在工作上是積極為社會主義服務并取得了很大成績的。對知識分子要堅持用而不疑,給予信任。周恩來特別強調:“信任的中心問題,就是我們要尊重這些知識分子。”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在京的中共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和26個省轄市市委書記或副書記及各部門、各方面的負責人共1279人參加。劉少奇主持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作《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從黨面臨的任務說起,對整個知識分子隊伍的現狀,包括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政治思想、工作狀態,都作了詳細分析。他指出,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各項建設,正在愈來愈多地需要知識分子的參加;而正確地解決知識分子問題,更充分地動員和發揮他們的力量,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也就成為我們努力完成過渡時期總任務的一個重要條件。周恩來分析說:經過新中國成立后六年來貫徹執行黨對知識分子的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我國知識界的面貌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他們中間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已經為社會主義服務,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他強調,社會主義建設“除了必須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勞動以外,還必須依靠知識分子的積極勞動,也就是說,必須依靠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兄弟聯盟”;“知識分子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周恩來提出在知識分子中大量吸收黨員的計劃,爭取“在1962年做到黨員占高級知識分子總數三分之一左右”。這個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和社會作用的實事求是的判斷和估計,以及制定的相應方針政策,奠定了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知識分子的正確政策的基礎。
周恩來還分析了世界科學技術巨大而迅速的進步,已經“把我們拋在科學發展的后面很遠”的現實狀況。他強調:在社會主義時代,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術、發展科學和利用科學知識?茖W是關系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有決定性的因素。現代科學技術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飛猛進,人類正處在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和工業革命的前夕。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向現代科學進軍”。周恩來在報告中提議組織力量,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
毛澤東在會上也講了話,提出要進行技術革命、文化革命;要搞科學,要革愚昧和無知的命。搞這樣的革命,單靠大老粗,沒有知識分子是不行的。他要求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造就大批的高級知識分子,同時要有更多的普通知識分子。他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
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之后不久,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指示》,肯定我國知識分子的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知識分子基本上已經成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工作人員,知識分子的基本隊伍已經成了勞動人民的一部分!吨甘尽诽岢,黨有必要進一步地把知識分子問題放在全黨和國家的各個工作部門的議事日程上,全面規劃,加強領導,克服這方面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地動員和發揮現有知識分子的力量。4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組織部關于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計劃的報告》。5月21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組織部關于高級知識分子入黨情況的報告》。按照中央要求,在知識分子中吸收黨員時,應特別注意吸收高級知識分子入黨。當時,全國許多知名科學家、教授、工程師、醫師和文藝工作者被發展為黨員,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干力量。黨中央有關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還著手制定相關政策,解決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政治待遇、安排使用、生活改善等問題。
黨中央還根據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積極著手制定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以推進各項建設事業向前發展。1956年3月,國務院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等領導人的組織下,匯集600多位科學家,并邀請近百名蘇聯專家,歷時數月反復論證,編制出《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在“重點發展,迎頭趕上”方針的指導下,規劃綱要提出13個方面、57項國家重要的科學技術任務,并確定12個帶有關鍵意義的重點項目或課題。對某些特別重要而在我國卻比較薄弱的環節,還制定了1956年四項緊急措施。
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成為當時全國人民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行動綱領。在中央宣傳部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還組織一批專家,編制了十二年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遠景規劃。
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召開和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給廣大知識分子以極大鼓舞,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周恩來的報告,被知識界稱作“像春雷般起了驚蟄作用”,使廣大知識分子深受感動。黨同知識分子的關系有了進一步改善,知識分子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一個“向現代科學進軍”的熱潮很快興起。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冊),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