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在毛澤東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講話的基礎上,經過整理、修改和補充而成的,于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
社會主義制度下還存不存在矛盾,是斯大林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長期被回避的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延安整風開始,就已經注意到社會矛盾的不同性質并加以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初,劉少奇、李立三從分析國營工廠的內部矛盾入手,對社會存在的敵對矛盾和非敵對矛盾的問題進行了論述。1955年,毛澤東提出要分清楚“人民的內部和外部兩個不同的范疇”。這些論述成為社會主義兩類矛盾學說的思想來源。
1956年,隨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黨領導人民開始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時期,全黨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國際上,蘇共二十大尖銳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犯的一些重大錯誤,以及對他的個人崇拜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引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震動。波蘭和匈牙利先后發生大規模騷亂。在國內,由于社會主義改造的迅速完成,加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等弊病的影響,一些社會矛盾突出地表現出來。1956年9月至1957年3月,全國發生數十起罷工、請愿事件。面對新出現的矛盾,許多黨員干部缺乏思想準備,一些干部習慣用類似處理敵我矛盾的辦法處理罷工、罷課事件,造成矛盾激化。
如何借鑒蘇聯和波匈事件的經驗教訓,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成為全黨和毛澤東高度重視和不斷探索的課題。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十大關系即十大矛盾。其中包含了后來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許多重要思想。為研究和吸取斯大林的教訓,根據中央政治局的討論,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編輯部的名義公開發表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1956年9月)、《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1956年12月)兩篇文章。文章突破了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只有差異沒有矛盾的傳統觀念,初步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也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中進行的;提出了國際范圍內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概念。此后,毛澤東多次談到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指出:國內階級斗爭已經基本解決,對層出不窮的人民內部矛盾,解決的方法,就是從團結出發,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團結的目的;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個新問題,研究它是一種科學,等等。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主要內容有:
一、明確系統地論述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特點。毛澤東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也充滿著矛盾。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和舊社會如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劇烈的對抗、沖突和劇烈的階級斗爭,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夠加以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完善,不斷得到解決。
二、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矛盾的理論。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劃分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在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范疇;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這是劃分兩類矛盾的標準。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一般說來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兩類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會互相轉化,所以應該創造主、客觀條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轉化,而不是相反。
三、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明確規定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并制定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針。毛澤東指出:革命時期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這就是說,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要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因此,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毛澤東闡述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針。如:要提倡和善于運用民主的方法即“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在社會經濟方面實行統籌安排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并找出一條中國工業化的道路;在科學文化工作中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與民主黨派關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以及信任、團結、教育知識分子,搞好民族關系,等等。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制定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對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長遠的理論指導意義。雖然這篇文章在發表前的修改過程中,因受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的影響,加進了一些同原來講話精神不協調的論述,諸如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仍然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等,但從整體上來說,發表稿仍然保持了原講話稿的基本精神。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