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蔣介石策動整理黨務案
目的是打擊共產黨、篡奪國民黨黨權?
蔣介石通過中山艦事件,不僅打擊了中國共產黨,而且打擊了汪精衛和國民黨左派,大大加強了他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地位。他從這次試探中進一步摸清了共產黨人的弱點,從而加緊了他的反共活動。
接著,蔣介石又采取了一個重要步驟,策劃從國民黨的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全面控制國民黨的黨權。1926年5月15日,國民黨召開二屆二中全會,蔣介石借口要改善兩黨關系,揚言為避免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力量發展引起“黨內糾紛”,應有一個“消除誤會的具體辦法”。他在會上提出所謂整理黨務案。會議前,蔣介石曾同剛剛回到廣州的鮑羅廷多次商談,要他接受這個要求。鮑羅廷為了貫徹共產國際提出的要共產黨員繼續留在國民黨內并促使蔣介石北伐的方針,對蔣介石作出讓步,同意了他的要求。整理黨務案的主要內容是:共產黨員在國民黨高級黨部任執行委員的人數,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全體執行委員的三分之一;共產黨員不能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須全部交出,等等。國民黨左派何香凝、柳亞子等在會上反對這個提案。
對于整理黨務案,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和鮑羅廷一樣,采取了妥協的態度。他們派張國燾到廣州指導出席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的中共黨團。黨團內部對是否接受整理黨務案意見并不一致。張國燾按照他同陳獨秀等商定的方針,要大家接受。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蔣介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得以順利通過。于是。擔任國民黨中央部長的一批共產黨員譚平山、林伯渠等只得辭職。蔣介石當上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兼軍人部長,隨后,又當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按照總司令部組織大綱規定,出征動員令頒布后,國民政府所屬軍、政、民、財各部機關均須受總司令指揮。這樣,蔣介石的權力就迅速膨脹,一手控制了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的大權。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么》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