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工商業發展的“黃金年”
私營工商業發展的“黃金年”,是指經過工商業調整之后,私營工商業發展比較好的1951年。
全國財經統一后,通貨膨脹停止、金融物價穩定,這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是有利的條件。但是,由于舊的經濟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經濟秩序正在建立之中,經濟生活中公私經濟之間,各經濟部門之間,產銷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和無計劃狀態。加上由于惡性通貨膨脹引發的虛假購買力的消失,許多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商品滯銷現象,由此引起了工商業的很大困難,許多廠店負債累累,陷入減產、停工、歇業、倒閉的困境。
1950年5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重慶和西安七大城市工商局長會議,研究私營工商業存在的問題,提出調整工商業要突出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三個基本環節。
在調整公私關系方面,黨和政府采取了擴大加工訂貨和收購包銷產品;收購農副土特產品;放松銀根,刺激需求;劃分公私經營范圍;調整價格政策;調整稅收政策;適當放寬市場管理等措施。在調整勞資關系方面,中央勞動部于1950年4月29日發出《勞動部關于在私營企業中設立勞資協商會議的指示》,要求根據勞資兩利和民主原則,用協商方法解決企業中有關勞資雙方利益的問題。在調整產銷關系方面,從1950年6月起,中央人民政府各財經部門先后召開有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代表參加的糧食加工、食鹽運銷、百貨產銷、煤炭產銷、火柴工業、橡膠工業、毛麻紡織工業、復制印染工業、卷煙工業、進出口和金融等一系列的全國性會議。
經過1950年下半年的調整,加上抗美援朝運動對物資的需求以及擴大城鄉交流后農村購買力的提高,城市工商業很快由蕭條轉為復蘇和增長,私營工商業開業戶凈增加快,社會所需的各類商品的產量和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市場很快出現繁榮景象。到1951年,城市工商業的形勢進一步好轉,私營工業產值和商業批發零售額都有大幅度增長。私營工業1950年為13.3萬戶,總產值為72.78億元,1951年為14.76萬戶,總產值為101.18億元。私營商業1950年為402萬戶,總產值為80.4億元,1951年為450萬戶,總產值為109.4億元。私營工商業的復蘇,增加了社會財富,擴大了就業,活躍了市場,增加了國家稅收。資本家也為工商業調整帶來的市場興旺和豐厚利潤而振奮,稱1951年是私營工商業發展的“黃金年”。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