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海南紅色資源:共有革命遺址和其他遺址598個

作者:    發布時間:2011-05-30    來源:海南日報
分享到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那一天起,瓊州大地就在不斷書寫紅色傳奇。在椰風舞翠、海韻唱藍的海島上,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深深印刻著紅色的足跡。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和省委黨史研究室聯手推出“在紅色的海南島上——瓊崖革命遺址尋訪”大型報道,與讀者一起尋訪紅色足跡,謳歌光輝歲月,傳揚革命精神,歌頌美好生活。
  397處新認定革命遺址填補黨史研究空白
  根據中央黨史研究室統一部署,由省委黨史研究室牽頭主辦,從2009年末就已啟動的“海南省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日前已進入全面總結階段。
  “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對于掌握各地革命遺址的基本情況及其現狀,挖掘、整理和研究黨史資料,全面了解黨史資源,有著重要意義。”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全省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梁振球說,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瓊崖地方組織創造了堅持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奇跡,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海南各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這些遺址,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和海南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斗的輝煌歷程,是一筆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
  一處革命遺址就是一座紅色豐碑。隨著全省各市縣不斷將普查結果上報省委黨史研究室,瓊崖革命遺址和其他遺址的歷史由來、遺址現狀等家底日益清晰。
  “我們摸清了全省的紅色資源家底,共有革命遺址和其他遺址598個,其中,革命遺址有501處。”梁振球說。
  海南省今年普查到的革命遺址有501處,較之前統計的104處增加3倍還多。
  革命遺址數量的大幅增長,原因之一是本次海南省普查方法更加科學。
  “我們以更加開闊的視野進行革命遺址普查,不僅把黨的重要機構舊址及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重要的黨史事件、重大戰役戰斗遺址,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事跡發生地等各種遺跡列入了普查范圍,而且還把1950年海南解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興建的各類紀念館、展覽館等內容涉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紀念設施也納入了普查內容。此外,一批已經損毀的重大遺址、遺跡也成為普查對象。”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全省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許達民說。
  普查中,對397處新認定的革命遺址的有關名稱、地址、面積以及形成時間、利用時間等基本情況,包括對遺址的歷史由來、使用狀況、遺址周圍的環境等相關信息進行了規范整理,同時還拍攝了場景、環境照片,填補了黨史研究的空白。
  “在黨的90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在全省全力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背景下,這些新認定的革命遺址,對于更好地保護利用、繼承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推動紅色旅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梁振球表示。
  黨史資源獨樹一幟 革命遺址覆蓋全省
  隨著普查空間的跨越,在重溫歷史風云的同時,海南的黨史工作者也越發為海南獨樹一幟的黨史資源所振奮。
  “無論是‘孤島奮戰’‘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紅色娘子軍’‘白沙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與重大戰事,還是馮白駒、王國興等重要歷史人物,海南的黨史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有很多地方獨樹一幟、令人自豪。”梁振球說。
  從大革命到土地革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海南人民的武裝斗爭從來沒有中斷過,梁振球認為,海南就陸地面積來說,是小省,但就黨史資源來說,卻是大省。
  不過海南遠離中央,孤島奮戰,更加艱苦卓絕。
  “早期的瓊崖共產黨員中,吳明、羅漢、魯易、毛孟屏、楊善集、馮平、徐天柄、楊學哲等人,都是從法國、德國、蘇聯留學回來的。瓊崖共產黨人結合海南實際,早在1929年就提出瓊崖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思路。”梁振球說,由上述研究不難發現,海南的紅色特質很有吸引力。
  幾處老宅,一段殘留的戰壕,往往記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抗爭史。從分布情況看,海南的革命遺址的分布也有自身的特點,許達民表示:“革命遺址覆蓋面廣,全省每個市縣均有分布,無論是沿海平原地區,還是中部山區;無論是漢族聚居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都有革命遺址存在。這表明,在民主革命時期,瓊崖共產黨人的活動范圍已遍布全島。”
  海南革命遺址分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相對集中,“海口、文昌、瓊海、儋州、定安、澄邁等地處海南島東部、北部的市縣遺址較多,這幾個市縣的革命遺址合計占全省總數近七成。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瓊崖黨組織在上述地區開展活動較為活躍,既是抗日的主戰場,也是解放海南的主戰場。”許達民說。
  滿懷崇敬之情 重溫光輝歲月
  各地留下的這些珍貴的革命遺址,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和海南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奮斗的輝煌歷史,黨史工作者在普查過程中,滿懷崇敬之情去工作,深深地被革命英烈的事跡所感動。
  省委黨史研究室科研宣教處處長游憲軍告訴記者,在對陵水黎族自治縣革命遺址進行普查時,陳貴清烈士的事跡令他深受感動,“陳貴清的家境其實很好,但他選擇了革命道路,雖然他知道革命是要流血犧牲的,但仍義無反顧拋家舍業,當革命低潮時,毅然寫下遺書,把妻兒和母親托付給弟弟,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
  “在陵水甘田坡戰斗中犧牲的一名女戰士,正值豆蔻年華,她英勇殺敵,不懼犧牲,當人們清理她的遺物時,從她的身邊發現了小鏡子和木梳,她是多么熱愛向往美麗幸福的生活,但為了理想而犧牲,甚至連姓名也沒有留下。”游憲軍感慨地說。
  革命遺址數量多,分布廣,普查人員不僅前期要查閱大量檔案、資料,并且要克服各種困難,探訪知情者和親歷者,采集到真實、可信的資料。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史志辦退休人員謝晉頎,雖然今年已有70多歲,但因工作需要,他又跟隨普查隊到遺址實地調查,“有一次到一個偏僻的山區調查,老謝在爬上山坡時,因長途跋涉勞累,導致腿部抽搐,可他稍作休息后,仍堅持爬過山坡,走到目的地,和大家一起完成了普查任務。”省委黨史研究室科研宣教處副處長吳淑貞說,參與普查同志的這種不畏艱難、忘我工作的精神令人感動。